【下图为寒鲲2018年6月去邯郸时在邯郸市区拍摄到的“赵邯郸故城”文保碑】综上,寒鲲从四个角度切入,得出三个数字,7400年、3100年、2700年,它们便是从四个角度切入后,邯郸有多少年历史这一问题的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强国,《史记》中记述赵国于公元前386年定都邯郸,直到公元前228年被秦所灭,长达一百五十八年。
1、赵国为什么最后定都邯郸?
战国初期,赵国的政治中心位于山西太原,占据着汾水谷地的精华地带,坐拥着后世的龙脉所在。然而,随着战国诸雄的争霸战争持续进行,赵国毅然放弃了太原,将都城东移,最后定鼎邯郸,这究竟是为何呢?太原到中牟赵献侯迁都于中牟是赵国政治中心的重大转移,此前的赵国以晋北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应对晋国故土上波云诡谲的政治斗争。
虽然赵国早已占有了晋国“东阳”之地,但为了巩固其核心根据地与祖先崇奉之地,并在晋国的覆亡中捞取最大的政治军事利益,所以始终坚持以晋阳为都,而至于献侯之时,三家分晋之势已成,晋国的故有领土被三国瓜分完毕,则此时的赵国为了逐鹿中原,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地位,则必须将政治中心离开边鄙的西北之地,转入中原地区,所以赵献侯的此次迁都是赵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定鼎邯郸至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于邯郸,这次迁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比并没有第一次迁都的地理跨度巨大,但是其原因却值得讨论,首先,春秋中期以来赵国小宗邯郸氏即以邯郸为采邑,且拥有精锐的“东阳”之师,可见邯郸拥有较好的军事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这也是赵国迁都于此的原因。图/今天的赵王城遗址而之所以迁离中牟,则可能与魏国在魏文侯时期的强势扩张对赵国南部疆域造成的战略压力有直接关系,
《史记•赵世家》有“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公子击守之”,《赵国策》有“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则此时魏国对于赵国形成了完全的战略压制,甚至越过了赵国国境占领中山,即于赵国的腹心之地插入一把利刃,使得赵国如芒刺在背。而据《史记》载“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则此时的魏国疆域已经隔漳河与赵对峙,如果此时赵国继续将政治中心放置在距魏国极近且朝夕不保的中牟,
2、邯郸有多少年历史?
一个地方有多少年的历史,其实可以拆解成如下四个问题:这个地方有人类文明出现的历史有多少年?这个地方正式形成一座城市的历史有多少年?这个地方现在用的这个地名有多少年历史?这个地方如今的核心城区用了多少年?不同的角度切入,会得出不同的年数。那么,具体到【邯郸】,会分别有多少年的历史呢?且看寒鲲为您梳理一番:邯郸地区进入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年数:7400年邯郸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文明人类聚落遗址是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武安市境内),磁山文化是世界上粮食粟、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也可能是最早发明的指南针所需磁石的开采地,
邯郸境内的磁山遗址主要反映了公元前5400~公元前5100年间的人类活动遗迹,它比仰韶文化要早1000年。那么,我们可以说,邯郸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年数达到(5400 2000=)7400年以上,这是第一个【邯郸有多少年历史】的切入角度,【下图为寒鲲在2018年6月去邯郸时拍摄的【邯郸市博物馆】正门,该馆存有大量磁山遗址出土文物】邯郸地区进行城池建设的历史年数:3100年【邯郸】在商朝后期恰好处于商都【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北部)的北部,处于【殷都】与【邢都】之间,恰好是商王朝的京畿之地。
商王在从【邢】到【朝歌】之间的京畿地区,都是建设有【离宫】的,如果《竹书纪年》里的记载准确无误,那么邯郸在商后期便开始被建设为离宫,那么邯郸地区的城建史起码有(1100 2000=)3100年左右,邯郸之名被使用的历史年数:2700年邯郸之名的最早使用时间是模糊的,我们很难确定是谁最早起了邯郸这个名字,虽然《竹书纪年》是在描写商朝末年的事,但《竹书纪年》本身是一部战国时期的作品,并不能作为【邯郸】之名启用的依据,仅仅能作为【邯郸】地区开始夯土筑宫城的城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