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在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二里头遗址。我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看偏了,洛阳不是中国的中心,中国的中心在西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东周《战国策》“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古中国”在晋南,即山西省运城市,中国为四方“地中之国”或言“地中之都”;第二,中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即大体指以“洛邑”或者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1、中国古代建都关中盆地、洛阳盆地,为何不建都南阳盆地?
南阳盆地居中国腹心地带,北为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东南方通过随州走廊与重镇襄阳练成一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为什么没有帝王在此建都围棋有句话叫“金角银边草肚皮”,历史上中原腹地虽然富足,但也是四战之地,饱受战乱之苦,三国时南阳诸葛先生在此地居住,对周围环境可谓是了如指掌,后来还是把战略重心放在西川,因为这里守不住。
刘秀起于南阳盆地,建立东汉帝国,但他建都于洛阳,并未建都于宛城(今南阳),(上一张南阳盆地战略图片)从图上看,南阳盆地虽然群山拱卫,整个南阳盆地面积有四五万平方公里,但山脉之间距离很大,四面透风。在现代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但在古代以步兵冷兵器进行防御可以说防不胜防,具体来说,北方有方城通道;东南有随枣通道;西边有商洛通道;南边,只要拿下襄阳,就是一马平川。
战略思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说明了当时各军阀的战略思想,城墙高大厚实,城内存积粮草,形成大都市规模,如秦汉唐的西安,宋的开封洛阳,明的南京北京,在冷兵器时代,据坚城而守是第一战略思维。所以古代想扩大地盘就要去抢夺大城市,南阳当时不具备大城市条件,刘秀自然就要去抢占洛阳,战国田单守即墨五年之久,并打败乐毅,还有朱文正守南昌,张士诚守高邮,于谦守北京等都是取得了胜利。
这样看来,地理上的战略位置在古代是次要的,现代南阳盆地建帝都的优越性如果现代迁都南阳,那可是绝佳位置。整个南阳盆地地形阴阳合同,如太极图一样,符合风水学里面所说的龙兴之地,南阳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有山有水还有点田,关键没污染。交通便利,承上启下,进退有据,大战略上群山环伺,地下防御优势明显,真乃建都的好位置啊!,
2、洛阳为中国之中心,为什么快递公司不把总部扎根在洛阳?
我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看偏了,洛阳不是中国的中心,中国的中心在西安。由图就可以看出,如果快递公司为了辐射全国,收发快递方便的话,那么大概率的也会选择中国的中心西安,此外,就是因为地形原因,洛阳市区盆地,周围山川环绕,交通不便。洛阳夹在郑州和西安两大省会城市,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在哪?
中国的城市最早建于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520年),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位置在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就现阶段的认识而言,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经碳14测定,二里头遗址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众多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
4、洛阳最早的时候,不叫洛阳,叫做中国!对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这个问题,我们先讨论一下“洛阳”名称的由来,洛阳古称或者别称: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国魏文帝曹丕定都雒阳,改名为洛阳,称呼沿用至今,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洛阳定鼎江山,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