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怒江从业拉山的山谷中奔腾而过,所以业拉山又称怒江山,而七十二道拐也因此被叫做怒江七十二道拐。七十二拐和黄河九十九道弯一样,享誉盛名,七十二道拐实际上离拉萨的距离还是很远的,它是指318国道上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从邦达镇到八宿县,实际上七十二道拐远远不止有七十二个拐点,有人说拐点甚至达到上百个。
1、西藏的七十二道拐在哪里?
七十二拐和黄河九十九道弯一样,享誉盛名,七十二道拐实际上离拉萨的距离还是很远的,它是指318国道上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从邦达镇到八宿县。因为怒江从业拉山的山谷中奔腾而过,所以业拉山又称怒江山,而七十二道拐也因此被叫做怒江七十二道拐,而实际上七十二道拐远远不止有七十二个拐点,有人说拐点甚至达到上百个。它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山口海拔4651米,起伏幅度大,山势陡降,地形所限,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不停往返折回,
2、在长坡湿滑路段(例如川藏线72拐下坡),自动挡的车怎样制动更恰当?
72拐走过多次,而且因自驾旅行去了很多地方,题主说的这种长坡湿滑路段还真是没少走,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长陡坡频繁使用刹车制动,容易出现刹车失灵的风险长陡坡的行驶过程中,车辆在自身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即便不加大油门甚至放开油门,仍然会越跑越快,这种时候,因为道路状况多变,从驾驶安全的角度出发,需要及时的控制车速,常规的做法是踩刹车,但是长时间的长陡坡行驶,往往需要深踩刹车才能起到降速、控速的效果,长时间的使用刹车制动,很容易导致刹车因为过热而出现失灵的问题,
我们在走长下坡路段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路边的缓冲长坡,就是为了给刹车失灵的车辆,尤其是大货车在危急时刻进行自救的区域。恰巧,我在72道拐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因为车辆连续行驶,刹车已经比较热了,在下坡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切换到S档运动模式,以至于频繁的利用刹车来降速,大概走到三分之一的距离的时候,开始出现踩刹车失灵的情况,真的吓出一身冷汗,最后好不容易将车停了下来,等刹车片冷却之后再继续行驶,
过度使用刹车制动,对刹车片的磨损很大长陡坡行车,即便刹车没有出现失灵的情况,如果过度的使用刹车制动,尤其是长时间的深踩刹车而不是点刹的方式的话,刹车片的磨损速度会显著加快,刹车片的寿命大大缩短,通常一套刹车片动辄上千元甚至数千元,驾驶习惯对钱包的影响很大啊。此外,刹车片磨损过快过多的话,也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旅途中因为刹车磨损太多,同样容易出现刹车效果减弱甚至刹车失灵的事故风险,
不降档的情况下,车速容易失控汽车的波箱档位起到了一个转速比转换控制的作用,不同的档位有其适宜的速度区间,比如如10到30之间的时速适合用二档,30到50之间的时速适合用三档等等,以此类推。如果长陡坡下坡的过程中,不及时进行降档,利用发动机拖档的话,意味着放弃了发动机对速度上限的控制能力,而单纯的依靠刹车进行制动,
这种时候,一来要面临刹车片过热失灵和磨损过快的风险,二来在遇到突发路况进行紧急刹车的时候,容易出现刹车抱死、失灵、打滑的问题,尤其是湿滑路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危害更大。发动机降档、拖档控速是主要的做法题主提到车辆说明书上写明“禁止湿滑长坡路段使用手动模式低档牵制发动机辅助制动,说是这样很危险”,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降档拖档行驶,发动机的工况温度升高,功率输出下降,油耗也会显著增加,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机件会加速磨损,内壁、曲轴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对发动机是有一定损害的,对变速箱齿轮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长时间经常采用降档、高转速行驶的方式,这种危害尤为明显。
但是,在遇到长陡坡路段的时候,仍然首先建议采用发动机降档的方式进行速度的控制,再配合刹车来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毕竟,长陡坡路段不是天天都会遇到,但是如果不利用这种特性来控制速度的话,一旦因为车辆速度过快、失控导致出现交通安全事故,那么发动机即便保护的再好,也是一场空了,陡坡缓降功能的本质也是发动机降档 刹车制动陡坡缓降的功能本质上就是要求车辆的档位挂到1档或者倒挡的位置,配合刹车的使用,有电脑根据行车速度进行速度的控制,保持车辆维持在略快于步行速度的前进,一般来说,系统设定的陡坡缓降速度的上限在8-10公里/小时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