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础差,到底应该从哪开始补。这是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那一章常考的一道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十分强调基础的学科,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数学基础,那么在初中、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将会是非常吃力的,而且很可能永远都无法追赶上来,一、计算体系数学数学,通俗的讲就是关于数字的学科(当然还包括逻辑推理和归纳法),在小学阶段,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技能,按照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算的准,还要算的快,因此,每到假期,老师都会布置一些天天练的题目,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口算和速算。
1、一年级数学的补砖问题怎么算?
这是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那一章常考的一道题。我是翼翔老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两个常用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看完这两种方法,孩子一定可以解决这道题。首先,我们看到的整一块墙壁是这样的:这里要注意有些砖是整块的,有些砖是半块的,我把它们标记一下:红色的箭头指的是整一块砖,绿色的箭头指的是半块砖。我们还要知道一个前提:两个半块就是一块,
接下来,我们介绍第一种方法:数砖块上图中,从第一层我们知道:每一层有3块整的,另外还有半块。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各层缺少的部分写上,最后把它们一起加起来,这个方面非常好用,我们再举几个例子:接下来,我们介绍第二种方法:对砖缝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上下的砖缝,把所有的砖都画出来。然后在一块一块的数就可以了,
到底哪种方法比较好呢?实际上,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一般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因为不需要划线就可以快速的把缺的砖数找出来。但是,如果孩子就是喜欢把砖都画出来,也是可以的,最后,当孩子掌握了方法之后,就是考验细心的时候了,很多孩子做题不细心,数数弄错了,最后整道题出错,非常可惜。好了,好方法也是需要多练习,加油吧!觉得有用就请点个赞!这里是翼翔老师的学习园地,欢迎关注哟!,
2、小学数学基础差,从哪开始补?
小学数学基础差,到底应该从哪开始补?这个问题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小学阶段,一共有7大数学知识体系,包括计算体系、计数体系、应用题体系、几何体系、数论体系、行程体系、组合体系,学生如果数学基础差,那应该是上述某几个甚至全部体系都有短板,我们需要逐项分析并补齐短板。一、计算体系数学数学,通俗的讲就是关于数字的学科(当然还包括逻辑推理和归纳法),在小学阶段,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技能,按照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算的准,还要算的快,因此,每到假期,老师都会布置一些天天练的题目,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口算和速算,
实际上,口算和速算是有区别的,口算是指对四则运算的灵活运用,和一些特殊值的计算技巧,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口算和巧算的要求是相似的,比如我们要记住25×4=100,37×3=111等特殊的值,还有就是“掐头去尾”法等计算方法,而速算则是一套相对独立的计算体系,比如34×36,可以用头同尾合十的计算公式,迅速得出3×(3 1)=12,4×6=24,所以答案是1224。
一般来说,二年级以下的孩子可以适当的学一下速算,三年级以上由于计算习惯已经形成且难以改变,我不是很建议再学习速算,实际上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绝大部分孩子的计算能力都是不过关的,要么计算错误,马虎不断,要么计算太慢。计算过慢虽然在试卷上体现不出什么缺点,好像也没有扣分,但这种习惯对初中甚至高中以后的数学学习影响是深远的,如果前面简单的送分题不能快速的拿下的话,到了初中和高中,题量和难度大大增加后,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试卷后面的题目,
因此,我的建议是,小学阶段不仅仅要背99乘法表,还要背19×19乘法表,只有这样才能在计算中不落入下风,才会给自己在后面题目中拿分积攒时间。二、计数体系说到计数体系,很多家长会和计算体系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关系还真不大,所谓计数体系,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数图形个数、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容斥原理、抽屉原理等等。
这个体系的一大特点就是都是和数字有关,但又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而是对数字的“再加工”,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分类思维,分类思维是三大数学思维(分类思维、归纳思维、抽象思维)之一,我认为是最为基础的数学思维,我们想象一个场景,一位同学拿着题目问老师如何做,你仔细想一想老师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她往往会说,这是一道××问题,比如这道工程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是对题目进行分类,然后再用我们熟知的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去尝试解决,可以说分类思想是解决所有数学题目的首要思路,但是,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很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都很欠缺,而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家长都不重视分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