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行》的“南都”当然是指东汉南阳郡。《南都行》是李白游览当时南阳地区时写下的名篇,《南都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我们先来看《南都行》怎么描述的,由此可知《南都行》描绘的自然就是原来东汉南阳郡范围内的风光和人物,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1、如何理解李白盛赞南阳的《南都行》?
《南都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前六句描绘了南阳的山川横亘、商贾云集、楼高道阔、甲第连山的市面景色,接着六诗句描写南阳风流人物的事迹:英豪则有范蠡、诸葛亮。美女则有阴丽华、汉水神女,有紧扣前文,歌咏南阳英豪之意。接着四句借情景交融来述说南阳旅游观光之胜景,让人流连忘返,最后两句讲述李白以诸葛亮自况感怀。
2、李白写下了《南都行》,为何有的襄阳人认为此南阳不是现在的南阳?
南阳城没动,宛城没走,卧龙岗、白河湾还在原地,南阳还是秦汉时期的南阳,这不是襄阳人承认不承认就能改变的,有个“楚人有才,姜还树生”典故,古时候一个楚国人,牵着一头驴,对人说“姜”是树上长出来的,有人告诉他,姜是长在土里,楚人不服气,就说“走,咱找十人证实,只有他们都说,姜是土里长出来的,这头驴送给你”后来十个人都说姜长在土里,楚人无奈,气急败坏说“驴则付汝,姜还树生”,意思就是这头驴输给你,牵走,但是姜还是树上长出来的。
3、你去过南阳吗?你觉得南阳怎么样?
对河南南阳的印象可以用以下四个词来概括:地盘大、人多、环境佳、名人多地盘大在河南18地市里,南阳的地盘最大,河南的面积是16.7万平方千米,南阳占了2.66万,八分之一还要多点。人多截至2016年末,南阳市全市年末总人口1010.75万人,常住人口863.40万人,全市共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等43个少数民族,其总人口26.4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1/5强,在全省17个地市中占首位。
环境好南阳北依秦岭、伏牛山,西界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三面环山,中间形成了近三万平方公里的马蹄形盆地,地理学上称之为“南阳盆地”,南阳矿产资源丰饶:河南油田地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新疆自治区、河南省南阳、驻马店、平顶山等多省市,位于河南省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桐柏、唐河、新野等8县境内。桐柏县的天然碱储量达8514万吨,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南召的辛夷、西峡山的茱萸与天麻等10个产地发展成了中药材基地。南阳域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水储量及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南水北调工程从南阳到北京,滋润亿万北方人民。名人多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南阳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世界级的历史名人,南阳五圣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
4、李白诗作《南都行》中以‘’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致敬孔明先生,南都在哪里?
《南都行》的“南都”当然是指东汉南阳郡!《文选》“张衡《南都赋》,(唐代)李善注: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可见在唐代“南都”也是指东汉南阳郡。《南都行》是李白游览当时南阳地区时写下的名篇,他描写的是东汉“南都”南阳郡范围内的风光和历史人物。而东汉的南都南阳包括今襄阳老河口、谷城、隆中、樊城、襄州、枣阳在内的37个县,
为什么说他描写的是东汉的南阳郡而不是仅指唐代南阳县呢?从诗中找答案。我们先来看《南都行》怎么描述的,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