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古南阳郡涵盖今南阳市域,今南阳市领有古南阳郡三分之二辖境,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
1、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南阳说”诸葛亮,刘秀在今南阳市,对吗?有何依据?
古南阳郡涵盖今南阳市域,今南阳市领有古南阳郡三分之二辖境。古今”南阳”的中心均为南阳城——宛城;宛城做为古南阳郡城和今南阳市主城,自身就是狭义的“南阳”,史书典籍中南阳与宛城互见的例子不胜枚举,史载“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汉水南岸的“古隆中”山地从来就不是“南阳”,与“躬耕于南阳”无关。今襄阳汉水以北区域(约2千k㎡左右)和南阳周边其它地市部分辖区两汉时属南阳郡管辖,并不影响今南阳市做为两汉南阳郡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主体,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古今志士文人竞相吟诗作对、怀贤咏志之处,更是官修史志记载的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躬耕南阳”是华夏文明史璀璨印记,”南阳诸葛庐”做为这一文明印记的历史载体,成为汉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片段,按照题主的逻辑,”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那现代中国也不是汉朝的中国了,请问:两汉历史为什要纳入中国古代史呢?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诸葛庐”因而名扬天下;汉光武刘秀成长发迹于南阳,南阳因此被史家称为“南都”、“帝乡”,这些均是见诸正史的事实。
市场经济时代的某地域、群体,为一地之私,用伪学术手段给历史重做“定论”,通过制造历史虚无来消解正史,肢解国人文化、价值、信仰,表面上反映的是历史争议,实际上是道德操守问题,极度不自信,才需要苦心孤诣编织“定论”为自家历史包浆,获取虚幻的存在感。探讨历史,共同抗疫;今值清明,国旗为同胞而降,致敬英雄,共悼逝者!,
2、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诸葛亮躬耕苦读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去过宛城,更何况是去躬耕了,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建议大家看正版史书,别看南阳人更改之后发到网上的东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阳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国宋代开封被称为东京,现在日本有个东京,是不是以前开封发生的事都可以说发生在现在的日本?显然不是。部分南阳人却始终不肯正视这一点,实在可笑,南阳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阳人已经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众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这完全是侮辱诸葛亮的诡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