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向东通过高永路、渭环北路、泾高南路衔接泾阳公路(高永公路)至高陵,并延伸至西阎高速、西禹高速;向南通过西铜高速、泾渭路、渭环东路联系西安方向;西咸四路向南延伸至城北客运站;向西通过泾高路、渭环北路、泾河四路及211国道联系泾阳县城方向交通;通过机场专线、咸红路与咸阳联系;向北通过西铜高速公路、西咸七路联系三原方向的交通。
(2)、给水工程规划
预测总用水量为51.46万立方米/日。近期以地下水(包括泾河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以西安市给水系统为补充水源,远期以东庄水库为主要水源,以西安市给水系统为补充水源。
9空港园区编辑
范围规模
本规划涉及的规划区范围为咸阳市渭城区行政辖区,北至东干三支渠,东南到咸宋公路,西至成魏村、卓刑家村、豆家村、小寨村、陵召村一线,规划区面积为42.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8万人。
现状
规划用地内现建设用地总量较小,除空港建成区外,用地以农田和村镇建设用地为主。空港大道和新贺路、迎宾路是目前园区的三条主干道,但园区内尚无企业入驻。园区内现状用地为机场占地461.21公顷,村镇建设用地为25.41公顷。
职能
中国西部航空枢纽;航空产业及物流基地;西安都市圈中的空港新城。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凸显“两心、两轴、五区”的布局特色。
用地布局:以空港为核心,西侧 布置各大航空公司基地;东部为大型飞机改装维修区,南部为航空物流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区。
工程规划
(1)、路网对接:在与迎宾路、四号路交叉处设有大型全互通式立交与银武高速公路、机场西线对接。西咸快速干道在园区内在空港与机场东线连接。西安地铁一号线向北延伸至空港,空港段采用轻轨作为园区轨道交通网络。
(2)、给水工程规划
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相关产业用水指标,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法进行预测,产业园区规划需水量为17.2万立方米/日。以咸阳市第四水厂,第六水厂作为园区近、远主要供水水源。
10沣渭新区编辑
区域范围、规模
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沣河以东,东接西安市西三环,南邻阿房宫遗址保护区和规划中的西宝高速公路新线位。到2020年,规划人口为50万人。规划区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西安市用地41.8平方公里,咸阳市用地25.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4.56平方公里,生态用地9.67平方公里。
区域现状
规划区内已有较多的建设用地,包括石化厂周边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对外交通用地,世纪大道、石化大道等构成的道路广场用地,另外分布一些变电站等市政设施用地,其余为空闲地。
区域职能
以发展商务办公为主,具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休闲、居住功能的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
规划区划分为五个功能区:湿地生态区、总部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区和生活居住区。
湿地生态区:位于渭河南岸,沣河与渭河的交汇处,适当安排一些设施,形成湿地公园,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功能。
商务办公区:位于规划区的中心,西安咸阳两市的中心地段,利用两市特有的资源优势,集中布局企业总部,安排金融、商贸、办公、科研等职能,形成区域性的中心标志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于世纪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吸纳光电子一体化、现代生物制药等企业,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使新区成为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产业基地。
休闲区:围绕湿地生态区布置。利用渭河、沣河良好的环境优势,在沿河区域安排休闲度假用地,在河流景观与总部经济区景观之间实现过渡。
生活居住区:主要位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东侧,围绕生活居住区安排大量公园绿地,提升环境品质,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安排商业、文化娱乐等用地,保证居住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工程规划
(1)路网格局
在西安和咸阳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内路网进行调整,使主干道对接,提高路网的连通性,结合西宝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和西三环的线形,构成“四纵六横”的“方格网”路网格局。加强西安与咸阳、长安、户县的联系,其中“四纵”为:尚林路、沣东路和尚航路、建章路;“六横”为:尚稷路、镐京一路、镐京中路、镐京二路、石化大道、世纪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