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规划六条地铁线路的基础上,将地铁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向东延伸至临潼、兵马俑;地铁二号线过渭河向北延伸至泾渭工业园。
5给水排水编辑
用水预测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取450 升/人/日,总用水量 345.99 万立方米/日,年需水量 12.5 亿立方米。
工程建设
在现有水源工程挖潜改造基础上,实施引红济石、引乾济石、引汉济渭等区外调水工程,同时完善黑河金盆水库及石头河水库配套与引石过渭工程,以三个水库作为西安市、咸阳市主供水源之一。建设区域性供水水厂,实现区域内供水水厂的连网对接。
设施共享
在现状两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区内污水收集与排放,实现污水的统一处理与回用。
节水措施
实施城市生活及工业节水,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要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降至12%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积极发展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6电力电信编辑
处理好高压走廊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做到整体合理、局部优化,要求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同塔架设,统一通道,合理控制高压走廊。积极采取措施,扩建和新建一批电厂,同时充分利用黄河上游水电及陕北火电进行补充。构建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增设330KV变电站,保证各站之间的双回线路连接,实现以330千伏电网为主骨架的环状网系统。邮政、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两市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
7区域生态编辑
针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象,构建与外围生态系统相衔接的区域一体化生态体系。形成以秦岭北麓、渭河干支流、湿地和北塬南坡为骨干,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一廊
指渭河生态景观廊道。是关中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西咸一体化中文化内涵丰富的滨河景观带。
两带
指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和围绕沣京、镐京、秦宫、五陵塬及渭北塬坡形成的大遗址保护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是西咸一体化南部具有一定休闲、旅游的自然生态功能区,大遗址保护带是西咸一体化中具有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的遗址保护带。
多水系
指渭河其支流沿岸的生态景观保护带。
积极地对保护区、湿地、林地、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实施保护,提高生态恢复能力。结合自然环境、遗址保护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绿地的数量,完善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渭北塬坡生态走廊的生态建设,加强此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加强对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善其在区域内的生态作用。
8泾渭园区编辑
范围规模
位于渭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两侧,由原泾河工业园、泾渭新城、泾阳工业密集区(永乐镇、崇文乡、高庄镇)、汉阳陵遗址保护区北部及其他用地组成。规划总面积111.5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86.3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0万人。
现状
规划用地内东产业区进行着相对系统的建设。其他区域建设较为混乱,工业与农业、居住用地相参。
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不包括农村建设用地)约14.73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面积约71.59平方公里。
职能
依托西安泾河工业园、泾渭新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为“两心、两区、两带”
“两心”为泾渭公共服务中心与高庄休闲服务中心;
“两区”为东产业片区(泾渭组团,泾河组团)、西产业片区(永乐组团,崇文组团,高庄-汉阳陵组团);
“两带”为泾河生态绿化带与咸铜铁路——西铜高速绿带。
工程规划
(1)、交通规划
园区内采用“五纵六横一环”方格网道路结构。 “五纵”即渭环东路、泾渭路、渭北西路、西咸七路、 渭环西路;“六横”即高永路、渭环北路、泾高北路、泾高南路、陕汽路、滨河路;“一环”即由高永路、渭环西路、滨河路、渭环东路组成的环路。园区道路与咸铜铁路、西铜高速交叉时采用立体交叉,3处互通式立交,其他均为分离式上跨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