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到底犯了哪些致命的错误,最终丢失荆州。有理由推测,关羽至少会在荆州留下1万兵马来防御东吴,关羽失掉荆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为何会在后来短短的数月之间一败涂地,不仅丢失了荆州,还导致自己身首异处,关羽作为丢失荆州的主要负责人,又犯了哪些致命的错误呢。
1、关羽丢失荆州,如果鲁肃活着,关羽还会被杀吗?
在三国中有一位君子,他不但赢得了自己人的尊重,也赢得了敌人(包含刘备曹操)对他的尊重,他就是鲁肃,鲁子敬。关羽走麦城,被吕蒙所擒,如果那是鲁肃还活着,那关羽肯定不会死。鲁肃心胸宽广,忠厚长者,赢得了敌人的尊重,1.诸葛亮不轻易服人,但他对鲁肃的评价是忠厚长者。在三国演义描写当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想要成功必须有两个前提:一不能让周瑜知道草船借箭的计划。
二必须提供足够的,能扎满草人的舰船,而江东水军的控制权在周瑜,只有鲁肃才能够绕过周瑜,调动出舰船。这才能够让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也才救了诸葛亮一命。2.关羽单刀赴会,本来在东吴的地盘上,关羽很可能就已经被杀了,鲁肃不惜以自己做人质,救了关羽一命。对这个救命之恩,关羽铭记在心,他对鲁肃也是敬佩有加。鲁肃公心谋国,连刘抗曹,赢得了自己人的尊重可能这么说,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如果鲁肃真的公心谋国的话,那关羽赴单刀会的时候,他为什么不把关羽斩杀?杀了关羽就能收回荆州了,
这就是少校要跟大家说明的一点:关羽不能死。三分天下根本是两弱相连以抗强敌,孙刘只有联合才能对抗曹操。在这一点上整个三国史上,只有三个战略家能够看懂:一是曹操,二是诸葛亮,三是鲁肃,所以鲁肃的一生,他一直在谋求的是联刘抗曹。周瑜生前最信任的就是鲁肃,周瑜死后孙权最信任的也是鲁肃,陆逊这个大都督也是鲁肃推荐的,
所以鲁肃赢得了自己人的尊重。如果鲁肃活着,为什么关羽不会死?如果鲁肃活着,而关羽又被吴军所捕获,这个时候来招降关羽的并不是吕蒙这个毛头小子,而是鲁肃的话,起码关羽不会张口就骂,因为关羽要给鲁肃留面子,毕竟鲁肃曾经救过他的命,而在鲁肃的斡旋下,孙权也不会下定决心杀关羽。最大的可能就是,关羽接受荆州已经失去了的这个事实,
2、关羽为什么会大意失荆州?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可用来劝诫他人不要“大意失荆州”;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失误作辩解,其本身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不过,翻看当年历史,还是不得不说一句“悲哉!关公!”因为“大意失荆州”未必真的全是关羽的错。下面就这道问答先分析一下“大意失荆州”,第一种说法,也是最原始,最深入人心的说法是讲,由于关羽的骄傲轻敌,没有做好荆州东线对于孙吴的布防,就贸然进攻北面的曹仁,导致首尾不能相顾,丢掉了荆州。
这就是现在成语中讲到的大意失荆州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近代流行起来的,讲因为关羽和刘备的政治路线发生了重大的偏差,刘备为称王,而关羽为兴汉,故而关羽没有听从刘备的整体安排,而自作主张的去伐魏。关羽对于刘备与荀彧对于曹操的关系是相类似的,所以刘备这次是没有派兵增援关羽,导致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亡,也就是刘备借曹操和孙权之手杀了关羽。
第三种说法,是讲诸葛亮为了排除异己,没有重新安排荆州的布防,而调动荆州部队攻打曹仁的命令是由诸葛亮下达的,关羽只是在执行大本营的命令,而命令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或者说是故意的,那就是没有后续的布防和接应。目的还是为了除掉关羽,对于以上三种说法我认为都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最核心的一个疑点是:荆州作为魏、蜀、吴三国交汇的核心战略要点,必然是被作为首要的攻防要塞,不管是刘备、诸葛亮还是关羽本人,都不会拿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当儿戏。
要除掉关羽,可以换防其他将领,削其兵权再调回成都,关羽要北伐,难道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办到吗,关羽可是熟读春秋的大将军,这点常识还是具备的。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荆襄九郡的一个战略分布情况:东汉荆州原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赤壁大战后,刘备趁机占领了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外加江夏一部;曹操拿到了北部的南阳,从南阳中分出襄阳和南乡两个新郡,外加江夏一部;孙权占领南郡外加江夏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