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总人口有2200万左右,全省第一人口大市。唐朝时,南阳农业、工商业发达,闻名华夏大地,唐朝诗仙李白一首《南都行》描写的最为形象,到了清康熙年间,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和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商贾云集,是名副其实的豫西南经济中心。
1、南阳有多少年的历史?
南阳,我亲爱的家乡,是国务院评选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中耀眼的一颗星辰,南阳的历史得从远古说起:一、“南召猿人”的诞生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著名的“南召猿人”就在南阳母亲河——白河上游生活,与北京山顶洞人处于同一个时代,现在的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至后来五、六千年前,出现了村落,至夏朝初建立了初级城市,二、“南阳”地名的由来“南阳”地名的由来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占领丹阳、宛邑之后,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设立了“南阳郡”,此时的“南阳郡”是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名满天下,手工业、冶铁业和铸铜业特别发达,成为全国有名的冶铁中心,南阳这个名称从那时开始沿用至今。
三、“南阳”的历史轨迹南阳自从战国时名扬天下之后,到了汉朝更加繁荣,特别是到东汉初,成为了陪都,仅次于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诞生了开国皇帝刘秀、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唐朝时,南阳农业、工商业发达,闻名华夏大地,唐朝诗仙李白一首《南都行》描写的最为形象,到了清康熙年间,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和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商贾云集,是名副其实的豫西南经济中心。
到了现代,南阳撤地设市,下辖13个县区,成为全国最具潜力的城市前100名,总结:南阳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我做为一个年近不惑的南阳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如此灿烂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南阳近几年已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朝着建设高质量的大城市目标迈进,南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是宛都说事儿,80后南阳土著,说南阳人感兴趣的事儿。
2、南阳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南阳的名人太多了,仅解放军中少将以上军衔就有80多位,今天简要介绍几位,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常万全,河南南阳人,解放军上将,1949年1月生,1968年3月入伍,1968年11月入党。历任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军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务,2007年11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彭小枫,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解放军上将。曾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员,〈以前介绍过了,欢迎关注)。△李栋恒,河南南阳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4年7月生,1965年9月入党。历任陆军第39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警部队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兼总装备部副政委、纪委书记,1997年7月授武警中将,2003年12月改授陆军中将。
3、为什么有人说南阳是河南人口最多的地市?有什么历史或其它原因吗?
南阳简称宛,南阳市总人口有2200万左右,全省第一人口大市。辖区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拥有量全省数第一,从汉代开始,南阳冶铁业非常发达,为全国三强之一。~~东西交通通连华中、华东和西北,秦岭武关古道为宛西咽喉重地,南北交通至关重要,因为当时没有京广铁路;南通武汉,北到洛阳。南阳属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4、南阳作为人口资源大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有哪些?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阳市区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自己的故乡发展的越来越好,是做一个南阳人的正常思维,我进入头条几个月来,第一次参加自己的家乡讨论,确实有的对不起家乡父老。刚才看了关于南阳发展滞后的原因和问题的提问,忍耐不住自己的拳拳之心,和家乡的网友们谈一下平时大家关注影响南阳发展的原因和问题,一,关于历史上遗留问题的认识,①计划经济时期南阳盆地是粮仓,是全国优质棉花基地,优质小麦产区,南阳的各项工作以农业为主,南阳人没办法也不能抱怨当时的决策人,②由于交通不便利,又是农业区,国家的一五,二五几个五年计划,没有南阳的工业项目,因此不能把过去工业落后的责任不能推给当时的南阳决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