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住的全州县城,年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划龙舟大赛。此地彩龙舟最为华丽,不参与竞渡,人人都争着看据村中82岁的黄观托老人讲,浰江河上的划龙舟,最早源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那年,林寨春夏大旱,村民请来东莞人表演划龙舟以求天降大雨,每年划龙舟都在县城中心的万乡河举行。
1、端午节你们那里有划龙舟吗?都来晒一晒划龙舟场景?
我所居住的全州县城,年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划龙舟大赛。十分热闹,我们县城这里,是极佳的风水宝地,三条江在这里会合,一条是灌阳河,一条是万乡河,一条是大名鼎鼎的湘江上流,是从兴安县下来的。三江会合后,江阔水深,真正的湘江从这里开始了,湘江北去,直奔湖南。每年划龙舟都在县城中心的万乡河举行,因为这里位置优越,江直水深,两边都有滨江路,而且比赛河段位于两座跨江大桥之间,方便大家观赏。
比赛依旧在下午三四点钟开始,有领导出席开幕式,参赛队伍有十多支,都来自县城周边的村庄。龙舟赛开始了!发令枪一响,只只龙舟一射而出,随着咚咚擂响的鼓声、号子声,和着江两岸数万人的喝彩呐喊声,象一支支利箭,飞驰在宽阔的江水之上!那场面确实壮观!特别是沿江两岸,人山人海,密密麻麻,挤得水泄不通!比赛分几轮进行,最后有若干龙舟队获奖,
2、端午节龙舟比赛哪个地方更有特色?
比如说连州的地下河胖龙舟比赛活动。地下河“胖龙”龙舟赛比速度,还比技巧,端午节前,连州地下河首次恢复地下河胖龙龙舟赛,再现延续多年的端午习俗。连州地下河溶洞深处隐藏着一条长长的地下暗河,大约在数百年前,连州人就在地下河里划龙舟、赛龙舟。胖龙舟是连州龙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元素,据连州老人介绍,地下河胖龙舟比赛活动明代已开始,主要源于当地民众水上竞技活动的娱乐需要和民间习俗,传承至今至少有500年历史。
昨天下午,地下河里面,流光溢彩,几艘造型有趣的胖龙舟整齐地泊在暗河,开赛前,领头的队员采摘一束柚子叶插在艇头,然后燃放鞭炮、敲锣,并大声喊:“放龙啰,得胜啰”,“放龙”仪式结束,龙舟竞渡开始!每条胖龙上坐着6名水手,他们双手紧握船桨,奋力划行,锣鼓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据地下河的老船工介绍,胖龙舟一般是6人艇,一排坐2人,舟头放一个胖乎乎的龙舟头,龙尾同样是一个胖乎乎的龙尾,
舟长6米,舟头与舟身都宽1米多。古代的胖龙舟是由杉木制作,现在地下河的胖龙则是铁壳制作而成,由于各种原因,这个习俗一度中断。今年端午节,首度恢复地下河胖龙龙舟赛,地下河的胖龙舟比赛除了竞速,还要比技巧。地下河上下共分三层,地下暗河位于下层,水流由北向南,蜿蜒曲折,经过三个美丽的峡谷,全长1500米,它穿过四座山头的底部,最宽处有10米,最窄处仅1.6米,水深1至7米,沿河两岸布满石钟乳、石英、石柱、石花。
3、端午节即将来临,节日期间的传统文化活动“龙舟竟渡”你知多少?
端午节即将来临,节日期间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笔者结合河源市区及乡镇实际,回答对龙舟竞渡的认识,龙舟竞渡,又称扒龙舟、赛龙舟、扒龙船、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借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
传统民俗的传承对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龙舟民俗为切入点,以河源林寨人过端午,举办龙舟竞渡这项活动为例,介绍河源龙舟民俗与龙舟精神对当代继承宗族关系,创新性发扬龙舟精神,强化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龙舟竞渡习俗历史久远,自古流传,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龙舟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如:河源市区及乡镇端午节举办龙舟竞渡活动龙舟作为中华文明的一种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龙舟不仅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团结、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和理念,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