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下问路,看见人家在地里忙活,送上一瓶水,礼节问路,他们有时会给你煮玉米、小香瓜其实与人交往,无论是问路,还是处事,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就大路开阔,随行随走。刚来武汉那两天和爸妈逛了黄鹤楼,满满的都是失望,加上对饮食的不习惯,感觉对这个城市越来越失望了,后悔自己为什么来这个地方,当时在我看来,武汉到处都是那种城中村和烂尾楼,武汉人说话嗓门特别大,听着跟骂人一样,坐个地铁公交车特别挤,感觉好多人素质低下转眼开学了,军训,上课,周末也会出来逛,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有一天晚上,坐轮渡从汉口到武昌,在长江上漂,看着长江两岸,瞬间感觉这个城市特别亲切,一切都很迷人两江三岸,造就了这个城市,去汉口那边,有很多民国时期的建筑,站在那里,一瞬间有回到民国的错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在武汉待了一年,慢慢的发现自己能适应好多东西了,甚至喜欢上了武汉的过早文化,气候居然能适应了,也有点喜欢听老武汉讲话,去看武汉的老房子,没错,那些老房子,见证着武汉的崛起。
1、在从没来过武汉的朋友眼里,武汉是座什么样的城市?
2016年高考结束,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武汉,说实话,真的受不了,太热了,一下火车,潮热闷热的那种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想着还要待四年,一种绝望的感觉顿时弥漫上来。刚来武汉那两天和爸妈逛了黄鹤楼,满满的都是失望,加上对饮食的不习惯,感觉对这个城市越来越失望了,后悔自己为什么来这个地方,当时在我看来,武汉到处都是那种城中村和烂尾楼,武汉人说话嗓门特别大,听着跟骂人一样,坐个地铁公交车特别挤,感觉好多人素质低下转眼开学了,军训,上课,周末也会出来逛,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有一天晚上,坐轮渡从汉口到武昌,在长江上漂,看着长江两岸,瞬间感觉这个城市特别亲切,一切都很迷人两江三岸,造就了这个城市,去汉口那边,有很多民国时期的建筑,站在那里,一瞬间有回到民国的错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在武汉待了一年,慢慢的发现自己能适应好多东西了,甚至喜欢上了武汉的过早文化,气候居然能适应了,也有点喜欢听老武汉讲话,去看武汉的老房子,没错,那些老房子,见证着武汉的崛起!去年国庆节,同学过来玩,在长江大桥那边,热的他浑身冒汗,我一笑了之,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人嘛,总是会改变,
武汉这座城市,待习惯了,你还是会爱上它,嘴头上说着不喜欢,但心里还是爱上了这个地方。有时候看到听到有些人说武汉,我感觉很可笑,没来过,你何来资格评论?在武汉认识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人生中很重要的几年也在这儿度过,一切的一切,终生难忘,也许将来会离开武汉,无论如何,武汉带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肯定会想念学校三块五一碗的热干面,想念重油烧麦,还有户部巷后边的烤猪蹄。
也许还会坐一次长江轮渡,吹着江风,在汽笛声中,从武昌漂到汉口,再逛一逛江汉路,看一看民国风的建筑,再看一看那些承载着老一辈武汉人精神的老房子,或许几年以后已不复存在武汉,第二个家,一百多万大学生的第二个家,不管别人怎么说,她还是如同母亲一般养育着三镇一千多万人,有朝一日,她肯定会复兴,会崛起,满载着所有人的希望,走向未来!Wuhan,differenteveryday!以上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欢迎评论关注!,
2、怎么礼貌的问路人,才不会冒犯到对方?
生活在大千世界,与人交往、交流,有时需要技巧。应做到有礼有节,热情大方,又不失分寸,才能让人感觉舒适开心,心安理得地帮助你解决燃眉之急。人们是流动的风景,人走八方,置身在外,既使你手拿地图,也会迷失方向,问路也就成了常态。但是,问路也有一定技巧,如果方法不当,也许会给你指向反方向,要是到东北,你大可放心,他们会领你到目的地,热情似火。
我可以把自己问路的点滴经验略表一下:一、礼貌待人、有礼有节1、有困难找警察,迷路问交警,小时候叫警察叔叔,大些叫警察同志。我一般是见他不忙时,上前问路:警察同志,我想问个路?X地乍走?问后说声谢谢,点下头,有时鞠个礼,2、问小朋友,他们有问必答。我说:小朋友,问个路,能告诉我x地怎么走吗?他们会很乐意指给你,甚至领你去,
3、问学生,他们也会告诉你。只要你客客气气,就不会冒犯对方,二、问路有技巧,分人分问1、如果,你向做生意者问路,最好买瓶水,消费点,然后再问路,他们会很开心地告诉你,2、不要自视清高,比如:你问路问到保安、保洁、打工者。说声你好,天天挺忙的,辛苦了,我想去x地,能告诉我吗?他们不会说不知道,3、身在异地,有些地方语言不通,最好问年纪轻些,会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