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比较低的南阳,人口流失相对严重,有近200万人的人口外流,虽然南阳的户籍人口依然位居全省第一,但在常住人口方面,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已经超过南阳,以郑州的人口吸引力,未来它的人口规模会逐渐扩大与南阳的差距。提到南阳的发展,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南阳错过了。
1、南阳有一千万的人口,交通发达,位于平原地区为什么发展这么慢?
国家定位粮食大局,种粮食与工业有什么可比性?小农经济永远赶不上工业布局。南阳没有工业支柱产业扶持,落后就是必然性,人口流失二百多万。说明了什么呢,种粮食用不了了那么多人,工业企业没有,多余人口只有走出去,到工业多的省份就业,南阳人民如果有附近就业的机会,谁会背井离乡啊。虽然南阳拥有人口与中原平原地缘优势,
2、南阳作为人口资源大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有哪些?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阳市区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自己的故乡发展的越来越好,是做一个南阳人的正常思维,我进入头条几个月来,第一次参加自己的家乡讨论,确实有的对不起家乡父老。刚才看了关于南阳发展滞后的原因和问题的提问,忍耐不住自己的拳拳之心,和家乡的网友们谈一下平时大家关注影响南阳发展的原因和问题,一,关于历史上遗留问题的认识,①计划经济时期南阳盆地是粮仓,是全国优质棉花基地,优质小麦产区,南阳的各项工作以农业为主,南阳人没办法也不能抱怨当时的决策人,②由于交通不便利,又是农业区,国家的一五,二五几个五年计划,没有南阳的工业项目,因此不能把过去工业落后的责任不能推给当时的南阳决策人。
二,南阳的地方工业与央企的历史,①南阳的地方工业起源于五十年代初期,在民族企业公私合营上基础组建,当时有酒精厂,原仲景中药厂,烟厂,宏大机械厂,棉织厂,技术最先进的是宏大机械厂,能生产架子车档,当时很有名气,产品计划分配,一般群众开后门也买不到,②南阳工业发展的中期是在五十年代末期,多快好剩的建设社会主义,南阳相继建成了一些地方国营企业,代表性的有柴油机厂,汽车配件厂,齿轮厂,西药厂,冷冻厂(后来改肉联厂),油厂,丝织厂,后期的化肥厂,县棉,市棉,电池厂,皮革厂,内衣厂,石油化工厂,=化厂,北关的建设路,西北的工业路也由此而来,小企业和集体企业就更多了,不再一一讲了。
③,南阳的国家企业,来源于六十年代末期备战备荒阶段,北方随时有战争爆发,北方的工厂,为了保护实力迁移到内地,属于国家三线建设战略一部分,第一家央企是防爆厂,后来的石油二机厂,第二胶片厂,军工企业的向东厂,红阳厂,中光学,川光厂,中原厂等,三,七十年代以后的就不多介绍了,最大的是河南油田,四,回顾南阳的经济发展史,是想用历史这面镜子对照一下现在,南阳人不能再沉醉于历史文化的悠久上,不能再消费五圣留下来的千年资源了,发展经济,科技兴宛,工业立市,是硬道理,
五,每一个热爱家乡的南阳人,都希望家乡好,在外边的游子们更希望家乡好,但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的工业发展横向对比与周边的襄阳,洛阳明显的滞后,尽管南阳人出了门爱面子不承认,但心是虚的,真的不如人家。六,原因和问题,不懂的和不知的不敢讲,讲一点正能量的人人都知道的,如①九十年代刚兴成的,发展势头良好的仲景药都没有验收合格,原因是不会运用政策保护自己,②著名的发明家王有铭的悲愤出走是部门利益造成的,,③传说中的中科大选址,是我们没远见,不去努力争取,④大型建筑业七局的搬迁,等等等等,许多许多,为什么老的企业保不住,新的企业留不下来,是因为我们的改革不到位,只顾了破,忘了破是为了立,都和我们的工作不尽职,服务不到位有密切关系,
3、南阳是河南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发展潜力怎么样?
提到南阳的发展,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南阳错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是一所985、211的双一流高校,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这所牛掰的大学曾经首选河南南阳,却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被河南拒绝了,而合肥因为有了这所大学,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还成为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势崛起,南阳与这所大学擦肩而过,确实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