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承德,在经济上可以说一枝独秀。这座城市就是,素有避暑山庄之称的承德,真正的一过夏天就把空调变成了衣食父母,承德,在历史上的戏份并不少,曾经作为统治者接见外国使者的地点,清朝皇帝自康熙以后,在夏天都会搬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
1、历史上的夏天有多少度?古代的人是怎么过夏天的?他们是怎么降暑的?
随着夏天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开启烤红烧肉模式,朋友圈也被热的刷爆了。明明看着三十多度,体感温度却能达到四十多度甚至更高,出门相当于免费做了一个桑拿,肯定落得一身汗,真正的一过夏天就把空调变成了衣食父母。那么没有空调的古人是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的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古人避暑的方式,面对炎热,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找个依山傍水的房子搬过去。
清朝皇帝自康熙以后,在夏天都会搬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在众多的清朝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游玩,如果说长安代表了盛唐,紫禁城代表了元明,那么承德避暑山庄就代表了清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兴衰。康熙就是古代皇帝善于休闲的典型代表,他为自己亲手下令修建的承德避暑山庄还亲手写下了赋文《避暑山庄记》,作为清朝的一代明君,康熙真是印证了那句话“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当然,避暑山庄也只是皇帝能住,普通人是无福消受的。那么普通人要如何度过这炎热的三伏天呢?方法其实有很多,比如扇扇子,睡在陶瓷的枕头上,喝冷水,设计修建通风良好的房子等,在这些方式中,最爽的莫过于吃冷饮了早在唐朝,人们就学会了用鲜奶做冷冻的糕点冰奶酪了,到了商业最兴盛的宋朝,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暑饮品,如绿豆汤,酸梅汤,椰子酒,木瓜汁等,传说慈禧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逃亡的那段时间,仍然对那口冰镇酸梅汤恋恋不忘。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肯定比我们过得难受,因为他们没有空调,其实不然,早在唐朝就出现了类似空调房一样的凉殿。在凉殿中安装了一套冷水的循环系统,通过机械将凉风连续不断地吹到宫殿中,每年农历四月夏季最热的时候就差不多开始了,这时候工匠们就会在皇宫各处搭设竹帘和凉棚。凉棚就像咋们如今的遮阳伞一样,不过大了不少,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通过仿造宫殿修建样式,也能修出一些较为凉快的房子。在古代,消暑最奢侈的神器莫过于冰块了,由于古时候的冰块储存难度极大,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一种独特的原始“冰箱”,所以冰块也就成为了最奢侈的东西。唐玄宗李世民就非常喜欢用冰来消暑,他曾经在自己日常办公的廷英殿中把冰砖砌起来,坐在冰砖当中,以对抗炎热的天气,
2、为什么承德是避暑圣地?
对于靠经京畿重地的河北省来说,它一直都是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一方面,虽然说它位于华北平原的腹地,十分接近政治中心北京,是京津冀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可以说是非常之好了,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河北省甚至作为首都的直隶管辖。然而另一方面,比较尴尬的是拥有如此优越的位置的河北省,经济地位并不高,远远比不上京津两地,
而且在城市建设方面也相对滞后,根据最新的一届城市排行榜,在一线城市中,河北省的所有城市无一入内,甚至在被入选的一些二三线城市数量也不容乐观。随着这几年党中央的疏散首都的非政治功能,协调兼顾京津冀发展政策的推广,河北省经济开始好转,其中最为瞩目莫过于百年大计的雄安新区的建设,这一座雄安新区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深圳,将极大的承接首都的经济功能的疏散,
当然,也包括一些中型城市的快速发展。像以名校学子频出的衡水,以及要举办2020冬奥会的张家口,还有就是旅游胜地的秦皇岛,在这几年的中经济发展都十分不错,而有一座城市,在齐头并进的河北城市中则显得有些领跑的姿态,并且,在后来还很有可能率先进入三线城市,这座城市就是,素有避暑山庄之称的承德。承德,在历史上的戏份并不少,曾经作为统治者接见外国使者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