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山东烟台的京剧地位,只是作为国剧,山东只能割爱了。至于提问的具体“能够代表山东戏曲剧种”的哪一个,老漁觉得应该是山东“吕剧”吧,来源于“山东琴书”,发展到“上装扬琴”,又称“化装扬琴”,山东各地与中原地区相连形成了以山东省内区域划分的各路梆子,如河南梆子(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东路梆子,河北梆子以及坠子戏,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还有前面提到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四大古剧之一的“柳子戏”。
1、山东有多少个戏种,排在首位是吕剧吗?
山东省剧种繁多,应该有三十多个,以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柳子戏,历史上的东柳西梆的东柳就指的柳子戏,历史悠久,几百年的历史,毛主席称赞最能代表山东地方戏,主要流行在以山东的济宁,菏泽,泰安,江苏徐州为中心的五省三十余县。山东的汶上县,郓城县,江苏的丰县,沛县,被老艺人称为柳子戏戏窝,
不过现在风光已经不再,现在全国还剩一个山东省柳子剧团。山东梆子,也是历史悠久,从明朝中期到现在,四百多年历史,主要流行在山东菏泽,济宁,泰安以及江苏徐州,豫东,皖北等地,对豫剧影响重大,山东省梆子剧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撤销,不过在济宁,泰安,菏泽,聊城,济南等地仍有许多山东梆子剧团,市级,县级以及民营都有。
吕剧,解放后兴起的年轻剧种,历史不是很长,但在山东省发展最好,主要流行在山东济南,淄博,潍坊,滨州,烟台,青岛等地,柳琴戏,兴起于清末,有二百多年历史,主要流行在山东临沂,枣庄,江苏徐州,皖北等地,在苏鲁豫皖交界处盛行。另外一些剧种,流行范围小,像柳腔,茂腔流行于山东青岛,潍坊,日照一带;五音戏则流行于淄博、章丘一带,
2、流传在山东的戏曲剧种有二三十个,哪一个才能代表山东?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人口大省,山东戏曲剧种的传统分配却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中国戏剧界“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四大古剧一说里的“东柳”指的是山东传统的“柳子戏”,在齐鲁大地上,孔孟之乡儒家思想的包容,山东本地的戏曲剧种在区域文化的选择里,首先融汇了中原地区的各路曲剧种,甚至中原地区以外的一些优良的曲剧种。
所以说山东的地方戏曲剧种在经历了开拓性的远瞻发展,形成了如今的百花齐放的势态,山东各地与中原地区相连形成了以山东省内区域划分的各路梆子,如河南梆子(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东路梆子,河北梆子以及坠子戏,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还有前面提到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四大古剧之一的“柳子戏”。如果说“哪一个代表山东的戏曲剧种”,老漁以为,在山东还真的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就拿国粹京剧来说吧,京剧界有这么一说:说京剧是“北京学成,天津走红,上海赚包银,烟台来验收”。可见山东烟台的京剧地位,只是作为国剧,山东只能割爱了,至于提问的具体“能够代表山东戏曲剧种”的哪一个,老漁觉得应该是山东“吕剧”吧,来源于“山东琴书”,发展到“上装扬琴”,又称“化装扬琴”。虽然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甚至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但比起山东其他戏曲剧种“吕剧”的流行也就一百来年的历史,年轻的“吕剧”命名只是七十多年,
3、山东吕剧都有哪些?
吕剧过去称为“上装洋琴”或“洋琴戏”,是在山东琴书(坐腔洋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剧种。清未,广饶县的琴书艺人时殿元、谭秉伦等将“坐腔洋琴”里的节目化装上演,受到群众欢迎,这时,化装演员要同时演奏乐器,后来,伴奏和演唱分开,发展成为“洋琴戏”。它的流行地区不断扩大,逐渐遍及山东省各县市,在农村,尤为妇女群众所喜爱,
吕剧的传统剧目除部分本戏外,多系以民间传说及家庭故事为题材的小戏。吕剧的唱腔较为简单、扑实、平易近人,它的曲调主要有“四平腔”和“二板”两种,演唱时由演员根据剧情自由运用,长于抒情和表现现代生活,建国后,成立了专门机构,重点对吕剧进行了整理、研究,创作演出了《李二嫂改嫁》等具有影响的剧目,在音乐上,吸收了北方其它梆子剧种的音乐特色,创作出一些新的曲调,充实了吕剧音乐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