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 > 朝阳区 > 传统礼仪有哪些,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确礼仪

传统礼仪有哪些,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确礼仪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6 03:30:5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确礼仪

1、说话礼仪说话时一定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倾听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用心聆听,以表达尊重。说话语速要始终,用词要得体。2、行为礼仪握手礼仪,男士间握手要微微使力,以表达高兴或者感激,要是需要更深一步的表达可以双手握对方的手。与女士握手,要得到对方的允许才可以。3、介绍礼仪要先介绍年轻人给年长的人,先下属再上司,先女士再男士。4、餐桌礼仪吃饭时使用公筷,不要随意的大声说话以免口水喷出,咀嚼不要发出声音,餐具要轻拿轻放,剔牙要用手遮挡。5、乘车礼仪上司或者重要的人物永远要坐右后位,其次是副驾驶,最后是左后位,客人上车时记得用手放在车框上,以免客人碰头。
任务占坑

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确礼仪

2,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有以下几类:1、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2、见面之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3、入坐之礼。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4、饮食之礼。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5、拜贺庆吊之礼。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3,中国古代礼仪中有哪些内容是应该集继承和发扬的

敬天地,孝父母,爱兄弟尊敬长辈 爱护弱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刻己厚人谦虚有礼 进退有礼 其实,礼仪有许多具体的规范,比如说每天早晨起来要给父母请早安吃饭的坐姿 走路的姿态等都有规范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那多麻烦呀但是,通过行为的规范,人们的内心也会随之规范,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会这样当然了,有些人也做着同样的事同样的行为,但心里却是没有敬意的,肮脏的一点浅见
一个人去做一件事不如所有人去做一件事,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礼仪,并不是一个人能做的。 但硬要说几点的话,从小做起,从教育去抓。因为在思想成熟后,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别人心中的想法。 改变,现在改的还有教育的制度,因人而异是现在因该抓的。并不能起到所有的学生都是全才,有些可能是极度的偏才假如按现在的教学会造成很多人才的流失 在回归正题,一个人消失是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强,而且教育是一个其关键作用。其实一个人的好坏,是跟他接受的教育有关,这教育不只是书面上的,还有自己经历的和自己看到的都会形成一种教育。 所以说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礼仪,主要是在教育上,而且的从小给他树立一个榜样。

中国古代礼仪中有哪些内容是应该集继承和发扬的

4,二十种基本传统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 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 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 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 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5,结合古代礼仪常识谈谈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是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又一直延续传统礼仪,结合很好。
也是有840,所以说我们更好的辅助,所以说是帮里也是相互的促进作用吧!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可见,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兴衰。那么,公民道德体现在哪里呢?那就是平时的礼仪呀。礼仪是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同学们,当看到某个人“呸”地一声向地上吐痰的时候,当看到某个人在美丽的公园里随手折花的时候,当听到某个人在那安静的阅览室里大声喧哗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感受?我们觉得这个人懂礼仪吗?我们觉得这个人有修养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我牢记着老师对我们说过的话:“文明有礼的孩子,心底就会盛开礼仪之花。”当我走进教室,我会随手关门,将呼呼的寒风挡在门外;走过卫生角,我会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经过讲台,我会随手将零乱的讲台整理好;穿过马路,我会扶起那个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当我看到别人拿着香蕉皮,因为懒得多走几步而把它扔在垃圾箱外面,或者为了图一时方便把垃圾随便倒在马路边时,我会立刻上前制止。当我看到有的小朋友攀树摘花时,立即上前劝阻。在家里,我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经常洗碗、扫地,自己的被子不让妈妈整理,衣服、袜子都自己穿。这些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我知道这都是懂礼仪、讲文明的表现。 清明节那天,玄武湖公园里游人如织,大家都在沐浴着春风,欣赏着美景。我看见一个妈妈悠闲地走在草坪上,身边的那个孩子以妈妈为“榜样”,也在草坪上奔跑着,践踏着草坪。我对身边的妈妈说:“我想告诉这位妈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希望这个妈妈能身体力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同学们,青奥会已经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个心底盛开礼仪之花的小主人吧!

6,传统礼仪有哪些呀

传统礼仪有:一:关于称谓的礼仪我们每个人只要与人交往就会遇到称呼的问题,称呼不得体或者把别人的名字念错了就会很失礼,古人在这方面是有一套严格礼仪的。我们知道,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这些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古人自称要称名,以表示谦虚,如诸葛亮自称亮。尊者对卑者也称名,如君对臣、父对子、老师对学生皆称名。而对平辈或尊辈则要称字,不能直呼其名,以示尊敬。而如今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要么直呼其名,要么那个谁谁谁,尤其在一些企业当中对于称呼更是随便,严重缺乏文化,一个企业一但缺失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路也不会太长。二:关于见面的礼仪在古时候人与人的见面可谓彬彬有礼,热情大方,过去与不同身份的人见面更要讲究规矩,一般的见面要行拱手礼,家里来人做客要行谦让礼,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对于至尊者还有行跪拜礼,过去学生跪拜老师,孩子跪拜父母。这些传统文化的礼仪形式在当今社会已经彻底的被遗忘了。如今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握手礼,更多的见面之礼也用握手来取代。然而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握手礼。现在很多的人都不会去主动去和别人握手。三:关于入座的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当中,坐席更是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座,卑者末座。不同的身份做不同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规矩。如果盲目的做错位置将会有所失礼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四:关于饮食的礼仪饮食的礼仪在中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家庭餐桌饮食礼仪,宴请宾客之礼,送别之礼。皆为中国传统的美德。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主客相互敬重,达到良好,和谐、文明进食的氛围,现在的饮食文化是饭菜上桌,赶紧抢,晚了就没得吃了。五:关于行走的礼仪在我国古代,行走之礼亦有讲究,在行走礼仪中,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在古代对于尊者一般行“趋礼”表示礼敬。也就是见到自己的老师或者地位较高之人,要低头弯腰进行礼让。如今在现代企业当中,更能看到员工严重缺乏礼仪常识,更有员工无视领导,无视客户导致企业的严重损失更是不在少数。

7,礼节包括哪些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 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 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 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 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8,古人的礼仪是

我国是礼仪之邦,历来注重礼仪,甚至繁文缛节。了解古人礼仪,对我们了解汉文化大有裨益。 【揖】即拱手行礼,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作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属于比较轻的一种敬礼。行礼时取站姿,身略俯折,两手合抱,当胸而稍向下移。 【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两手合抱时,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但是如遇凶丧,则应该反过来。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 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 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古人席地而坐,姿势近似于跪,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稍停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 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稽首】跪拜之礼,行礼方法与顿首相似,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在手后。头触地后必须有较长时间停留。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崤之战》)。 【空首】行空首礼时,先取跪姿,然后拱手至地,接着引头至手。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上,而是悬在空中。古人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一般要先行空首礼。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膝跪在席上,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像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跽】跪时,臀离开脚跟,挺身直腰,这时人的身体似乎加长,故又叫"长跪"。"府吏长跪告。"(《孔雀东南飞》)跽也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往往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 【居】古代一种较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殿部向下而不贴地,像蹲一样。 【箕踞】古人认为最不恭敬的一种坐法。姿势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直伸,像箕一样。在他人面前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

9,中国人礼仪有哪些

你好!! (一) 就座和离席 1、 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 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 呼女士。 3、 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 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 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 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 香巾的使用 1、 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 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 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 口。 4、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 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 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 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 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 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10,古代的礼有哪些

冠礼  古代的男子到一定年龄(士大夫是20岁,天子诸侯为12岁)时所举行的一种头发加冠的极为隆重的礼节,它属于古代“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中的“嘉礼”。  可分为三个步骤:  1.卜筮。就是冠礼举行之前事先卜筮举行冠礼的时间和举行冠礼时所应邀请的来宾。  2.挽髻。加冠的准备工作。  3.加冠。加冠由来宾中有威望的人进行。首先加布缁冠,即用黑麻布做成的帽子。其次加皮弁冠,即用白鹿皮做的帽子,大多缀饰有玉,尖尖的冠顶常用象骨制成。最后加爵弁冠,也叫雀弃冠,这是仅次于冕的一种帽子。  以上为一般士人的冠礼,其冠为三加。若是诸侯的冠礼,其冠则为四加(四加玄冕),若是天子的冠礼,其冠则为五加(五加衮冕)。  冠礼完成后,表示孩子已长大成人,此后他不仅可以服兵役,参加祭祀和出仕做官,而且可以一娶妻,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古代表礼敬动作的称谓  揖、长揖,都是拱手自上向下的至膝为礼。上古即流行。  唱喏,揖的俗称。和揖不同的是,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  寒暄,亦做“暄寒”、“暄凉”,见面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旧时多在拱手之同时道“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康泰否。  请教尊姓台甫,与人初次见面请问对方姓氏、表字,忌问名。“台”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台。由此引发而用作对高级官吏的敬称,如抚台,又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如称兄为兄台。“甫”原为古代男子之美称,多附缀于表字之后。后遂与表敬的台字连缀而成表字之代称。  抗礼、亢礼,是长揖不败,不分尊卑的平等礼节。  拱、拱手,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表敬意。  拱揖,拱手作揖。  打恭,亦称“打躬”,屈身作揖行礼。  合掌、合十,两手当胸前,十指相合,表示敬意。原为印度的一般礼节,为佛教所沿用。  执手,古时国君用以待功臣之礼,在许多大臣的陪同下和乐声中,握住有功将领的手,以示亲热、慰问。  手拜,古代女子跪拜礼,两手点地而抬起拱合,同时低头至手。  敛衽,敛其衣襟,表示肃静之意。古代不分男女,均可说敛衽。后来专称女子之  拜曰敛衽(亦作“裣衽”)。  道万福,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后来用做妇女行礼的代称。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簪笔,古代行礼时的冠饰,用毛装在五寸长的簪头上,插在冠前,又示礼敬。  磬折,像石磬一样的弯折身子鞠躬。  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  回拜,亦称回访,客人来访后,主人亦应前往复见客人。  投刺,投名片(帖)求见或代为拜贺。  式(轼),站在车上,俯身而抚车前的横木,表示敬意。  前行示敬,卑幼与尊长同行,不可率而领先,必推尊长前行,以示尊敬。  却行,向后退着走,表示对客人的恭敬。  侧行,偏侧着身子前进。  以趋示敬,卑幼拜见尊长,或经过尊长面前,均不得大摇大摆或要紧不慢地踱步,而要低头弯腰,小步疾行,以此示敬。  避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对客人尊敬(另外还有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  拂席,擦拭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表示敬意。  扫榻,拂除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虚左,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虚左,是空出尊位。  郊迎,到郊外迎接,表示尊重。  至门请,登门拜访。  为寿、上寿,古时进酒爵于尊者之前,一面致词祝颂。叫“为寿”或“上寿”。  奉觞,举杯敬酒。  古人的跪拜礼  长跪,双膝跪地,上体伸直,离开小腿,叫“长跪”。行这种礼时以示庄重。  再拜,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叫“拜”,也叫“拜首”;拜两次叫“再拜”。行这种礼是再进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  顿首,拜时头手触地,触后即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叫“顿首”。这种礼同现在的鞠躬礼近似,属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相交的一般礼节。  稽首,顿首时,头在地上停留一段时间,叫“稽首”。“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对君王表示必恭必敬的隆重大礼。  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在地面。行礼时拜跪在地上,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行头至手。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  坐、跪、跽、箕  古人席地而坐,坐的姿态与跪的姿态是相似的,但两者也有区别。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是“坐”。两膝着地,直身,股不着脚跟,是“跪”。  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  箕,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叫做“箕踞”。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
古代父子之礼节:子女对父母应侍奉得极其周到,且对父母的态度要极其恭谨。如宋代张存“家居矜壮,子孙非正衣冠不见。”(《宋史》卷三二○“张存传”)又如三国时司马防,其“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再如唐河东节度使柳公绰,每平且诸子皆束带晨省于中门之北,至归寝时,诸子复昏定中门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变易。以上诸例,都十分符合《礼记》所载的事项。可见我国古代的父子关系较为严肃。此外,《礼记》“曲礼”和司马光的《涑水家仪》中都说:“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其意类似当今的“出门必敬告父母,回家必面见父母。”为什么要有“出告反面”之礼?根据司马光的解说是:“为人亲者无一念而忘其子,故有倚门倚闾之望;为人子者无一念而忘其亲,故有出告反面之礼。”因为为人之子的,常常惦念着父母,而且惟恐父母悬念,所以出必告,反必面。这样说来,事亲之礼的产生,应是源于子女对父母诚挚的情感。子女对父母除了情感外,更重要的是尊敬。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母是高出子女一等的,子女绝不可逾越父母。《涑水家仪》中即谓“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礼记》“曲礼”也说:“父子不同席”,郑玄注:“异尊卑也”,这意思是说父子不并排坐,这种父子尊卑相异、不处一席的想法,在国家社会都受到承认。如《吴录》中载:“景皇时纪亮为尚书令,其子纪骘为中书,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坐。”隋时杨玄感与其父杨素俱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其后高祖命玄感降一等,玄感拜谢曰:不意陛下宠臣之甚,许以公廷获展私敬”(《隋书》卷七十“杨玄感传”)至于父母方面,按理讲,是应对子女慈爱,且应以身作则的。如《颜氏家训》谓:“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想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tangram_guid_1356869884662??”又刘宋颜延之的《庭诰》云:“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念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能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但因中国是一个父权社会,父亲有绝对的权威,因此一般多只要求儿女要“孝”,很少要求父母应有相对的“慈”。如林逋《省心录》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须之理也。然子不可待父慈而后孝,弟不可待兄友而后恭。”又如前人在《魏孝文论》一文中云:“母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尽子道,????母生之身而母杀之死者,且不敢怨,孝子之于亲,纵受其虐,不敢疾怨。”这是因强烈的父尊子卑观念而造成。因此纵然父母有不是之处,子女也须顺从,最多是和颜悦色的相劝,《论语》“里仁”就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而不能稍减其孝敬之心。宋《袁氏世范》对父子关系也有所说明:“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事事欲论曲直,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颜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为父兄者又当自省。”有句俗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正反映了这种父尊子卑的观念。
文章TAG:传统礼仪有哪些传统传统礼仪礼仪

最近更新

  • 痛风病人饮食禁忌,痛风病饮食禁忌

    痛风病饮食禁忌平时少吃肉类。动物内脏不能吃!豆类产品也要尽量少吃,深海鱼类不要吃切忌海鲜与啤酒不能一起。且两样都尽量少食。蔬菜里边。菠菜要注意。吃之前一定要用水焯下。再给你推荐一个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6

  • 大小洞天,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开放时间为07月30日

    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开放时间为07:30-18:00,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崖州区,如果离这里较远,这附近值得去的地方很多:南三与南山的距离-1洞天旅游区5.59km崖州古城到南山-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6

  • 美国工资,美国陆军士兵平均月薪为1733美元

    根据美国公布的2020年各阶级士兵年薪幅度表,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美国陆军的士兵平均月薪为1733美元,折合人民币11368元,在中国算是收入较高的群体,和每个人的具体工资级别不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6

  • 禁止烟火,禁止烟火是什么句式

    禁止烟火是什么句式祈使句祈使句祈使句祈使句祈使句额{0}2,禁止烟火闲人勿进字禁止烟火闲人勿进(字)——日日。日。{1}3,禁止烟火的英文NoFireworkNoopenFlame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6

  • 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前兆,视网膜脱落有哪些早期症状

    视网膜脱落有哪些早期症状你视网膜脱落了啊?有没有去看?厦门眼科中心官网上对于视网膜脱落的早期症状是这么说的: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可能有闪光,这些症状你都有吗?{0}2,请问视网膜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5

  • 刘备怎么死的,三国的刘备怎么死的

    三国的刘备怎么死的刘备(161-223)字玄德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给了陆逊,夷陵之战后,兵败白帝城。忧劳成疾,退到永安后就病了。223年三月,刘备病重,命诸葛亮、李严到永安,托孤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5

  • 中医静脉曲张,中医治疗静脉曲张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中医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是,喝中药加烫洗,疏通静脉,效果还是很好的。{0}2,中医治疗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喝中药加外部烫洗,效果还是不错的。最多不过一个月【一般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5

  • 农村项目办厂,农村能办厂吗办什么厂好的

    农村能办厂吗办什么厂好的当然可以。在农村的话,可做养殖业,果蔬加工厂,不过作物上加强技术哦可以,原料多价廉,且成品用途广市场需求高,具备一定技术含量,不易被同行复制的厂。2,在农村 ......

    朝阳区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