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地为例,农村彩礼不得超过八万,城市彩礼最高是六万。“养女就像建银行,养儿就是闹饥荒;娶个媳妇真是难,如今彩礼十几万”,这是农村高彩礼的真实写照,因为许多农村的彩礼钱已经超出了农民经济承受的能力,感谢邀请,河南农村高彩礼现象非常普遍,我认为这个新规非常好,但只是一个引导,能否遏制住高彩礼风还待时间的考验。
1、农村彩礼的问题大家怎么看?
这些年农村娶媳妇算是个最大的难题。面对水涨船高的彩礼钱,让农民苦不堪言,“养女就像建银行,养儿就是闹饥荒;娶个媳妇真是难,如今彩礼十几万”,这是农村高彩礼的真实写照。彩礼的索要和收取有它存在的意义彩礼被讹化为“婚姻的保障金”,婚姻本来是双方约定并达成共识的且是两厢情愿事。只是有些人的婚姻经不住时间的检验,也经不起锅碗瓢盆的磕碰,
婚姻进行中会出这样那样的岔子,有的还会分道扬镳。于是好多人认为,只有收取了一定数量的彩礼钱,才能保证婚姻的持续性,也是预防婚姻突变的“把柄”,才能预防“违约”的婚姻,同样也对男方虐待女方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想想都会觉得有点荒唐和冠冕堂皇了。彩礼是女方家庭“致富”的一条捷径,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女儿出嫁索要的彩礼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因为许多农村的彩礼钱已经超出了农民经济承受的能力,而女方收到了彩礼,可以“一夜暴富”,若有儿子要娶媳妇了,正好成为筹转资金的方式。彩礼的存在还是弊大于利的彩礼是导致男方经济负担直接因素,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只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还是不够富裕。彩礼要的太高,实际上增加了农民家庭负担和压力,即使不会压垮一个家庭,也会掏空家底。
许多家庭都是借钱贷钱娶媳妇,彩礼越高,背负的债务越大,而还钱的事大都要靠这对年轻夫妇,不用说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或多或少为他们的婚姻留下了隐患。过高的彩礼与扶贫精神背道而驰,现在国家花大力气进行农村的扶贫工作,而农村的天价彩礼又让本已脱贫的农民“返贫”,也很不容易摆脱这人为因素造成的贫困。不能不说,高额的彩礼,也是农村扶贫工作面临的新难题,更是扶贫工作中的绊脚石,
坚决扼制高价彩礼刻不容缓虽然说彩礼是农村婚姻习俗传承下来的,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着,更是触及到婚姻道德和个人情感等问题。彩礼的多少,完全受一个地方文化、经济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很难受到法律约束的纯民间行为,扼制、抵制任重而道远,不过,从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村青年娶媳妇难,至少还是要从两方面入手:出台地方性彩礼的“限价”。
因为地域不同,经济水平发展存在相差异,农民收入区别也很大,所能承受的经济压力有限度,婚姻的支撑能力必然不同,有了地方性彩礼钱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震慑作用。好在好多地方已经出台了当地彩礼的限价,以我地为例,农村彩礼不得超过八万,城市彩礼最高是六万。确定合理的彩礼所有权,按照传统观念,彩礼交到女方父母手中,其所有权完全归女方家庭。
我们当地女方只给男方10——20℅做为“陪嫁品”,男方手头很紧了,即使想借钱“周转”,也得写下借条并注明还款的日期。这样给男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也为女儿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落下了口舌,如果把彩礼的所有权有个明确的界定,使其产生共同的价值,或以不动产的形式表明它的存在,也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2、新年将近,河南濮阳出台彩礼新规,农村不超过6万,对比你怎么看?能扼住高彩礼风吗?
感谢邀请,河南农村高彩礼现象非常普遍,我认为这个新规非常好,但只是一个引导,能否遏制住高彩礼风还待时间的考验,现在的高彩礼无非是有这个几个方面造成的。第一、相互攀比,现在很多情谊、地位都是靠金钱衡量的,包括很多女孩儿在出嫁的时候也觉得彩礼太少是看不起自己,还有父母之间的攀比,如此彩礼便是一块肥肉。第二、女方的家庭原因,
如果把彩礼少就是通情达理这样也不正确,但现在确实存在一部分父母,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就想着多要彩礼,将来能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或者为家里的小孩儿将来结婚使用,这种情况也是最常见的,第三、男方本身有钱,现在不仅仅是爱面子,更要讲排场,有时候一个婚礼可能就会花掉一年的积蓄,毕竟是亲戚朋友都在场,但高彩礼的出现的确是现在娶妻难的一大负担,也压垮了很多男方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