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理分界线属性我国传统的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这两者都从河南境内穿过,所以河南准确的说法是“大部分北方,小部分南北过渡”。一般而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将中国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和“北”,即“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南部,它主要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割线,将秦岭-淮河以北划为北方,将秦岭-淮河以南划为南方。
1、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怎么来划分的?
关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有很多种说法,在了解这个南北方划分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中国地理区划和自然地理环境。按照地理区划划分,有几种划分方式:1、四大地理区划: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2、六大地理区划: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3、七大地理区划: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由于中国疆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人文、经济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相比而言七大地理区划应用的更为多多一些,相比而言反映各地域的特点更为细致!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划分,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即“两线三区”,其中一条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另一条线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连线,
按照传统的饮食习惯划分,由于中国的主要主食为大米和面粉,因此又将以面食为主的地方称为“北方”,将米饭为主食的地方称为“南方”,即“北面南米”。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纯粹按照饮食习惯来划分南北方,一般而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将中国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和“北”,即“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南部,它主要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割线,将秦岭-淮河以北划为北方,将秦岭-淮河以南划为南方。
2、河南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河南大部分属于北方,自古华夏文明就发源于河南,而华夏文明重要基础就是“旱地农耕文化”,河南大部分地区都种植小麦、棉花等旱地作物,只有南部极少地区种植水稻,传统地理分界线属性我国传统的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这两者都从河南境内穿过,所以河南准确的说法是“大部分北方,小部分南北过渡”。可能很多人认为秦岭在陕西就截止了,其实秦岭向东南延续经过伏牛山以后,一直可到达大别山、张八岭地区,这期间穿越河南信阳、南阳等城市,所以我们看到在河南大部干旱的情况下,南部降雨略高,
淮河分界线属性另外,淮河流域虽然不像秦岭那样分界明显,但其实以淮河作为分界线,更多是将淮河看作是一个带状区域,而不是条形线段,所以说河南南部也可以是看作是“南北过渡”区域,既有北方文化,又有南方气候。从这一点来看,河南应该算作是北方省份,就与江苏算作南方省份情况是一样的,只不过两者刚好相反,河南与黄河流域除了从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上来区分河南以外,当前之所以将河南看作北方,其实也与黄河有关,黄河流域是我国传统上的北方,比如24节气就是发源于黄河流域。
而黄河干流从河南北部穿过,所以传统上人们也将河南省看成是黄河周边省份,虽然南部有淮河,但还是被人们认作是北方,语言文化上的划分最后从语言文化上也将河南看作是北方,河南是中原官话的主要使用区域,而中原官话是北方官话的代表放言之一,北到郑州、濮阳,南到南阳、信阳都是中原官话的适用范围,区别只是小片区的不同。
3、我国地理是如何区分南北方的?哪里才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说东北地区,认为过了山海关以外都是南方,而广东地区认为过了岭南以北都属于北方,其实,这都是比较狭隘的看法,广义上我国南北方还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或者说是以长江为分界线,个人认为秦岭淮河分界线更多是人文地理上的划分,而长江更多是自然地理上的划分。另外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一点,南北方的分界线,并不是几何学上的一条线段,而一定是一条带状的形态,并且很宽,需要有一个过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