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主要指四川话,又称西南官话,就是日常大多数四川人说的四川方言。笔者广汉人,聊聊广汉的方言岛一度以为广汉方言中的方言岛是他们自称的“湖广话”,看来应该是叫“老湖广话”,现在,湘方言同四川境内的西南官话、其他官话方言、客家方言等互相交融,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1、生活在成都的外省人,你们是怎么处理方言问题的?
我在成都呆的时间不长,但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学习 练习,直到脱口而出就是四川话。终于有一天,我在成都地铁里给一个成都美女指路,满口四川话,那天,和四川分公司同事在金科北路2号线遇到一个美眉来问路要去升仙湖,我指点她可以坐2号线到春熙路换3号线,也可以2号线到一品天下换7号线,7号线到驷马桥换3号线到升仙湖。
美眉问我,你怎么坐?我答:我到春熙路换3号线,美眉又问,你浪个不坐7号线?我答,我和你方向不一样,我去衣冠庙。美眉说,那我还是和你一起到春熙路,否则坐反了就麻烦了,到春熙路要坐反大家一起反,旁边的同事笑翻。美眉问我同事:有什么好笑?同事答:他一个上海人,用四川话和你聊了半天,你居然没有听出他的塑料四川话,
2、四川方言有哪些?
四川方言主要指四川话,又称西南官话,就是日常大多数四川人说的四川方言。另外四川境内还存在非官话方言,主要包括客家方言、湘方言及个别地方话中的赣方言,尤以客家方言为最重要,主要以方言岛的形式散布在四川各地,且多在乡间。其中客家方言的语言特点仍和其来源地粤北、粤东的客家方言相当一致,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不少相同之处,彼此通话无困难,
但也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如[n]、[l]不分,湘方言岛则受四川话的影响较多。但有的有一套浊的塞音、塞擦音声母,有的古全浊声母字不分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有的把知、章组字读成舌面音,这些都显示出湘方言的底层,会东县大桥镇的江西街街上有数千居民,原是明代入川军人的后裔,他们称“老乡”为“老表”,称“妻子”为“老板娘”,反映出赣方言的某些特点。
一、客家方言岛客家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客家方言区,客家方言民间俗称“广东话”、“土广东话”。主要集中在沱江流域,成都市郊的东、北两个方向及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州、温江、双流、新津、仁寿、简阳、乐至、安岳、威远、资中、内江、荣昌、隆昌、富顺、泸县、合江、宜宾、仪陇、巴中、通江、广安、西昌、三台、德阳、绵竹、梓潼等30余个县、市,
说客家方言的人一般在乡间,少数在城镇。通常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词汇、语法方面也保留不少广东客家话的特点,如人称代词“我”、“你”、“他”说“偔”、“你”、“佢”等。由于受四川话包围,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产生某些变异,客家人多会客家话和四川话两种方言,对客家人说客家话,对非客家人说四川话。
但一些城郊的小孩、年青人往往已只能听而不会说客家话,一些人数较少的客家方言岛有趋于消失的迹象。四川境内的客家方言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龙潭寺客家话是明清之际客家移民从广东带入,有声母22个(含零声母);声调6个:阴平45,阳平13,上声31,去声53,阴入1,阳入5。主要语言特点:以客家方言特点为主,也有四川话的影响,
有一些特殊的词汇、语法现象:“食饭(吃饭)”;一些事物名称与成都话相同,而和闽粤客家话不同,如“插秧”说“栽秧子”,“水蛭”说“蚂蟥”,不说“湖蜞”;同成都话一样,重叠构词方式比较多,如“沟沟(水沟)”、“竿竿(竹竿)”、“尿片片(尿布)”、“酒窝窝(酒窝)”等。二、湘方言岛湘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湘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中部,散布在沱江、涪江、嘉陵江和长江沿岸,
现已查明全省有44个点:江油、安县、绵阳、绵竹、三台、德阳、广汉、什邡、中江、金堂、简阳、仁寿、乐至、安岳、资阳、资中、威远、内江、隆昌、宜宾、南溪、纳溪、合江、古蔺、雅安、荣昌、永川、大足、潼南、遂宁、蓬溪、仪陇、南部、西充、营山、蓬安、广安、邻水、达川、开江、开县、梁平、犍为、天全。明清之际,湖广行省(今湖北、湖南省)湘语区居民大批移居四川,他们一般散布在乡间,且聚族而居,使得其湘语的特点能够长期保存,形成许多湘方言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