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工作十年买房的,基本集中在这几类人:1、华为腾讯,银行等知名公司的员工,包括绝大多数基层员工,他们一直拿着远高于社会平均的收入,而且又有周边同事买房的示范作用。2、公务员、事业单位绝大多数人和国企央企的中层干部及以上,这些人收入稳定,收入也较好,有买房的意识,3、广大较有规模私企的高层和较成功的生意人,这些人收入不稳定,但是手里现金流多,能一次性拿出很多钱,基本也会买房。
4、家里条件好,双方二三线城市父母单位好,有一定的积蓄,担负首付,子女月供,5、剩下的,就是广大很想买房但是无能为力的人,这些人最难受,比如广大央企国企基层员工、一般的公司主管或者部分经理,这些人年薪十几万到二十万,家里条件一般,省吃俭用,一年存下十万八万,或者三五万,高不成低不就,回老家不甘心,而且工作也不如现在的,留深圳难受。
3、有多少人在深圳呆了二十年以上依然是租着房子,打工一族?
我就是其中一员,来深圳二十多年了,依然一无所有,从青茐岁月到步入中年,从曾经心怀梦想到中年的辛酸无奈认识男朋结婚生子到被离婚,带着孩子租住着城中村农民房,每天上班下班为了生活坚持着,有时真的好想放弃撑不下去了,想到那遥远的故乡,背井离乡这些年呆在老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有些陌生有些模糊,物是人非,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城市一觉醒来又得满血复活,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必须努力别无他法,
4、为什么深圳的务工人流量越来越少了呢?
先讲下深圳发展历史: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也可以讲见证了深圳的发展,90年代初香蜜湖这里都是山地还处于刚启动待开发地区,现在的香蜜湖成了豪宅区,南山更是人员稀少现在发展为大前海打造为金融前沿地,在九0年代初正常编织的内地正式工上班平均每月工资就300元一400左右,而在深圳普通上班人员一个月至少600以上还包吃住,在深圳宝安,西乡,固戍等有大量工厂,90年代初内地的经济大多数是比较艰难,人员文化受教育程度大多数不高,小学初中为大多数,能读高中都已经不错,原因大多数家庭困难稍微读点书就跑出来了,深圳广州都成了外出人员的首选地,在当时90年底初来到深圳每个月能拿600以上一年7000元到一万,在当时很多家庭来讲是不敢想象的事情,90年底万元户,不经历的人是理解不了,所以在深圳大开发时期吸引大批量务工人员来到深圳,在2000年左右深圳的房子每平方米平均也就两三千,深圳当时的生活和创业成本都很低!从80年代起深圳开发到2019经过近40年代发展深圳务工人员确实越来越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深圳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