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经常写那个条线的记者,对跑线记者和特稿记者不认识也没关系,媒体一般都公布有这类记者名字和电话,或者热线电话,找到了跑线记者爆料就很容易被记者拿来做新闻。记者跟这些群体联系的比较多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在媒体单位很多记者是分口线跑新闻的,比如时政记者、经济新闻记者、文化新闻记者等等,不同口线的记者对接不同的部门科室。
1、怎么才能联系到记者?
第一:借力机关单位,联系记者跟记者联系比较多的群体,一个是各机关单位的宣传口,一个是公检法等部门宣传口。记者跟这些群体联系的比较多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在媒体单位很多记者是分口线跑新闻的,比如时政记者、经济新闻记者、文化新闻记者等等,不同口线的记者对接不同的部门科室,为了开展好宣传报道工作,很多机关单位都和记者保持着良好的联系,甚至还会组建一些微信群,将同城的一些媒体朋友都拉到一个群里,方便大家传递稿件。
这些部门和记者之间因为工作上往来较多,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借助这些机关单位联系一下记者,第二:拨打新闻热线从县级媒体到中央媒体,基本上各新闻单位都有新闻热线,对于大一点的新闻媒体直接百度就可以查询到他们的热线电话。实在找不到电话就拨打114查询,新闻热线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般都有记录,114虽然查询号码方便,但是接电话的一般都是媒体单位的话务员,很难直接联系到记者,而且媒体单位都很讲究隐私,接热线的工作人员肯定不会直接告诉你某一位记者的电话,只能是留下你的电话,等待记者给你打回去。
第三:朋友介绍这个是最靠谱,最省事,最容易获得信任的一种方式了,同城媒体的圈子很小,只要你有一个记者朋友,基本上你想找哪个单位的记者,他七拐八拐都可以帮你联系上。尤其是题主的问题是想找记者参加活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来的记者越多越好,可以联系一位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他会产生很强的带动作用,可以帮你呼朋唤友叫一帮人过去,
怎样能邀请到记者参加活动你认识了记者之后,能不能邀请他参加活动也不一定。因为一个记者可以去参加哪个领域的活动,你这个活动的稿件他可不可以发布,跟他自己本身所负责的口线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是个跑经济口的记者,你有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文化类的活动,他不一定会去,去了也不一定真的能帮你发稿。记者也是有规矩的,当他去参加一个明显不是自己所属范围内的活动时,可能领导都会过问,还以为这里面存在什么猫腻,
2、6月16日惠州住宅成交337套,大亚湾占比36%领先,你怎么看?
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旋风仍在继续刮。这也是大亚湾区域能持续被偏爱的原因,在加上原始条件,临近深圳的加持,哪怕这里的地铁规划还没兑现,都不影响其天然的优势,即使大亚湾发展还不成熟,相对于深圳来说,房价是占巨大优势的,对于很多一线城市,深圳,东莞,广州,乃至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来说,这里又是亲民,尽管对于惠州本地人来说已经超出预想了。
这或许就是惠州楼市承接了大量外地客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惠阳大亚湾因距离深圳近的地理优势,成为这些外来客进军惠州的首站,惠阳大亚湾楼市的主力军深圳客们不会因为房子越来越多而不来买房,深圳房价这么贵,一套房子的首付足以支付惠州一套房的全款。一位置业惠阳大亚湾的业主期待满满,“目前交通成本高了点,但以后一定会越来越低的,深圳的房子我不知道哪一年才能买得起,好歹先有个窝,不至于让父母孩子跟我挤深圳的小出租屋,
3、惠州将再增2条高铁:广河高铁、深汕高铁,你怎么看?
早前的深夏高铁和最近的广河高铁建设对惠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具有颠覆性的意义。惠州不是一个内地中小城市,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未来需要承接广深和香港的产业辐射,还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东莞,惠州和东莞的同质化较强,有一些此消彼长的功效,需要在与东莞的竞争中获得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二条高铁轨道线路根本就起不到多少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