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计算居民可支配收入时,一般先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就造成了GDP总量大,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的局面,经过一平均那么整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快速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到了GDP总量的70%。
1、很多城市的人均GDP很高,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不高,为什么?
GDP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方面的收入,还加上城市居民和农村二元化经济因素,即便没有注水,那也是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形成了以财政收入、企业留存和居民收入三分天下的格局,我国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平衡,并且农村和城市存在的二元化的模式,企业又是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更新换代时期。按照2017年GDP总量为82.7万亿,其中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8万亿,占GDP比重的1/3,
还有企业的留存和折旧等又占了1/3,余下的1/3才是真正属于居民的收入。2017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26万亿,还不到当年财政收入的90%,仅占GDP总量的31%,而西方发达国家在财政税收、折旧、企业留存等方面的比重要比我国低很多,以美国为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到了GDP总量的70%。愿意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在政府开支、转移支付、国防开支、企业发展等方面压力更大,需要更多的留存用于这些方面,
相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会减少。也就造成了GDP总量大,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的局面,第二个原因,是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二元化经济格局,收入的不平衡也是一个方面。在计算居民可支配收入时,一般先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过一平均那么整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快速下降,
而这种收入不仅包括了工资,还包括财产性收入、转移性净收入、经营性收入及偶然所得等多方面经济来源。最后一个因素,产业结构不一样,那么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不一样,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不同城市也有所不同,但相对的比例差距不一定会很大,可产业特点不同,它的企业折旧和留存就不一样,比如固定资产投入大的折旧就会多,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财务成本就高,还有不同地区的工资成本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