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 > 台州市 > 温峤,温峤的山叫什么

温峤,温峤的山叫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09 00:51:16 编辑:台州本地生活 手机版

1,温峤的山叫什么

大溪岭
温峤山或温峤岭

温峤的山叫什么

2,温峤娶妻为什么不直接说

二婚。温峤作为东晋的著名将领,其爱妻自己外出征战的时候因病离世,而其在面对皇帝赐婚的时候,提出了不能说给任何人的要求,毕竟二婚在当时并不受社会的认可,反而会影响两人的名声。

温峤娶妻为什么不直接说

3,温峤是刘琨的外甥吗

是的,刘琨和温峤的伯父是连襟。
也许是的。

温峤是刘琨的外甥吗

4,温峤的介绍

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名将,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曹魏名臣温恢的曾孙,西晋司徒温羡之侄。东汉护羌校尉温序之后。温峤17岁出仕,由司隶都官从事累迁至潞县县令。后任刘琨的参军,积功至司空府左长史。317年,温峤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从此历任显职,并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曾任江州太守,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苏峻之乱平定后,温峤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后赠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温峤“博学能属文”,《隋书·经籍志》有《温峤集》十卷。

5,乐购温岭到温峤班车时刻表

姐姐你太懒了。。http://210.51.45.242/shop/wl_jiulong.htm温峤线:民泰商业银行(限星期二、四、六运行)一共7班。。。最早7点半,最晚20点
是早上7点到晚上6点。。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温峤凭借什么在东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

温峤这个人,为两晋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的,也受到了百姓的积极拥护,我觉得他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出身于名门之后,相貌堂堂,又善学好谈,而且非常孝顺,多次因为要尽孝道拒绝做官,是当时不可多见的人才。第二: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并未称帝,刘琨让他南下劝进,深得司马睿赞赏,直到司马睿正式称帝,封他为散骑常侍,他以母丧为由拒绝,但实际上更深层的理由是他想北归向刘琨复命,始终不忘这个嘱托,可见是个守信之人。只是那时,刘琨已经被杀,他不得已就留在了健康,但始终记得刘琨这个老领导,多次请求昭雪刘琨,最后晋元帝遂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并赐谥号。第三:保护了太子,保住了王室血脉,当年王敦起兵,想要废黜太子取而代之,是温峤看出了这个阴谋,护住了司马绍,并且让他顺利登位。此后又离间王敦和钱凤,让他们互相猜忌,彻底铲除了王敦势力。第四:苏峻之乱中营救了庾亮,说服了陶侃,两人冰释前嫌。此后陶侃都督水军攻打石头城,庾亮等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出战,苏峻就在这场战斗中坠马被杀,自此战乱平定。可以说,东西两晋的历史进程中都可以看到温峤的身影,他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处处以大局为重,一生奔波为了江山社稷,历经两次叛乱,费心心思斡旋其中,每次都能力挽狂澜,维持朝廷稳定,是个功勋卓著的良臣。

7,王导温峤卞壶郗鉴庾亮陆晔司马羕这七位受晋明帝遗诏辅

王导。陈寅恪先生有《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论述王导甚妥,其中结语道:“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8,嗜赌如命还骗婚表妹的温峤后来是什么结局

东晋初期,有这样一位“名臣”:他年轻时,以孝悌闻名;母亲去世,却不能为母亲送终守丧。他嗜赌如命,屡屡狂赌烂赌,都输的身无分文,只好疾呼朋友来替他付钱“赎身”。他妻子去世后,他盯上了年轻貌美、活泼可爱的表妹,想娶来续弦。或许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有点“无耻”,于是向姑姑汇报说,自己给妹妹寻了一门亲事,未来的妹夫身份、地位和自己差不多。姑姑同意了这桩婚事。成婚之日,新娘子将遮掩脸部的扇子拿开,准备好好看看自己的夫婿。没想到映入眼帘的,却是表哥那张俊帅(《晋书》本传记载他“凤仪俊美”)的“老脸”,正在冲自己傻傻地坏笑。若是寻常小女子,此刻轻者或许梨花带雨,埋怨自己命苦;重者可能就“发飙”,搅闹婚礼了。表妹不愧女中豪杰,她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指着表哥说:“我早就猜到是你这个老东西,果不其然!”他和多次为他偿还赌债,为他“赎身”的名士朋友辩论;说不过人家了,就奋臂攘袖,出言粗俗不堪;那位朋友拘于礼法,不便与他如市井无赖般对骂,只好面红耳赤地喃喃自语道:“此公出言不俗!”就是这样一个恐怕会让很多人避而远之的人,却成为东晋前期粉碎王敦、苏峻两次叛乱,稳定政局,保全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臣。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一个名叫温峤的人。一、不畏权豪,追随刘琨抗衡异族入侵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自小就聪敏博学,尤擅清谈,为人孝悌。永兴二年(305年),年仅十七岁的温峤被任命为职掌监察百官的都官从事一职。他如初生牛犊一般,不畏权豪,上任后,就上奏弹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财。一时朝野震动。幸好庾敳还颇有“名士”风度,不仅没恼羞成怒,挟隙报复,反而赞赏他“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léi luǒ)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温峤因此而名声大噪。栋梁之才永嘉四年(310年),并州刺史刘琨(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位有志青年)升任平北大将军,在北方抵御匈奴、羯族。温峤作为刘琨的外甥,人才难得,被刘琨招致麾下效力。在与羯族石勒频频战争中,温峤虽协助刘琨,屡破强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匈奴族建立的汉国攻陷并州,温峤只好随刘琨,投奔鲜卑族出身的幽州刺史段匹磾。

9,温太真玉镜台中温峤是值得同情的吗

确实值得同情。《玉镜台》 元·关汉卿作。写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物骗娶表妹刘倩英,婚后夫妻不和,经人调解终于和好。全剧共四折。剧情是:翰林学士温峤被姑母请去教表妹刘倩英弹琴写字,温峤心爱表妹姿容。恰好姑母托他在翰林院学士中为表妹觅亲,温峤于是以御赐玉镜台为定物,骗娶刘倩英。姑母无奈之下只好嫁女,但温、刘二人年龄悬殊,刘倩英满心不乐意,夫妻婚后不和。温峤友人王府尹设宴招待温峤夫妇,席间温峤展露才华,为刘倩英赢得风光,二人终于和解。《玉镜台》全名《温太真玉镜台》,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甲集本、《柳枝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也许是的。

10,东晋名臣温峤是如何用离间计防备小人钱凤的呢

古人的智慧在历史上多有所展现,既有杀人术,也有自保策,温峤这一计是自保之策,正如唐朝的姚崇利诱张说以达保家的道理一样。姚崇是唐玄宗的爱相,治国十事让盛唐踏上辉煌之路,但在朝中有政敌张说屡次中伤,姚崇将死时,怕张说死后中伤他,名声损失事少,恐难逃过抄家灭族之祸,让儿子在他死后,不惜奇珍古玩贿赂张说,请他代写墓志铭,并呈皇帝御览,以此堵住张说中伤之路。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死姚崇智算活张说”的故事。温峤的事也与此类似。温峤与王导是同时代人,西晋灭亡,东晋在江东偏安继承宗庙,王敦王导兄弟居功至伟,温峤参与其中与有力焉,他原随姨父刘琨在河北当平北参军,刘琨是五胡乱华时晋朝在北方的坚城,对抗过石勒刘聪。温峤在与石勒的战争中屡建战功,被刘琨倚为谋主。司马睿欲称帝顾忌阻力,刘琨便让温峤前来江东劝进,被留在建康,直到刘琨失败后,才受朝廷官职。拉拢,还以共天下为姿态,实际上却不愿受制于世家大族,努力组建班底,这时候,使用了刘槐联合尚书令刁协推行“刻碎之政”,壮大力量,以图巩固皇权,抗衡门阀士族势力,防范王敦、疏远王导。这一举动引起镇守武昌、兵权在握的大将军王敦的不满,立即起兵直扑建康,以清君侧为名,实欲控制皇帝。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国都,进入朝廷控制大局。对于王敦的举动,温峤初时支持理解,等到王敦不臣之心显现,意欲对司马睿不利,还欲废掉太子时,温峤就站出来据理力争,也得到王导的认同,王敦无奈只得作罢,进行系列政事改变后,王敦退兵回江州。在新皇帝登基后,怕朝中有人反对,忌惮温峤,便把他调到身边做事,方便监视。温峤见形势如此,也不争辩,来到江州后,放下身段,曲意逢迎,又结好王敦的心腹钱凤。待王敦对他防范之心大减,有所亲近时,恰好丹阳尹出缺,丹阳地近建康,是国都门户,一番运作后,王敦决定派遣温峤前往任职镇守。温峤离开虎穴目的已到,但忧虑多谋的钱凤发现他的心思而阻止他,想出一策,在王敦为他举行饯别宴时,故意到钱凤面前敬酒。利用钱凤反应较慢的时机,假装酒醉,迅速打落他的头巾斥责说,本大臣敬酒,你算什么东西,竟敢不喝?王敦以为他酒劲发作,便过来劝解。第二天,钱凤向王敦提意见,劝他不能放温峤回去,以免纵虎归山。王敦以为他还为昨晚的酒席耿耿于怀,不听。后来王敦二次出兵,果然为温峤所击败身忙

11,温峤娶妇 翻译

翻译: 温峤死了妻子。他的从姑母刘氏家正逢战乱流离失散,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很是美丽聪明。从姑母把她嘱托给温峤,请他寻找婚配对象。温峤私下有自己娶她的意思,回答说:「好女婿不容易找到,只像我这样差不多的,怎麼样?」从姑母说:「经过丧乱衰败之后活下来的人,要求不高,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足以安慰我晚年,那里敢希望能找到像你这样的人呢?」这不几天,温峤回复从姑母说:「已找到成婚的人家了,门第大致还可以,女婿的名声官职都不比我差。」於是送去玉镜台一座,作为聘礼。从姑母非常高兴。成婚以后,行了交拜礼,新娘用手拨开遮脸的纱障,拍手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老家伙。果然像我所预料的。」玉镜台,是温峤做刘琨的长史,北征刘聪时得到的。

12,东晋 初期 名将

1、邓羌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此后事迹史书无载。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2、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3、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公元425年),是匈奴大酋长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卫辰的血缘可以上溯到匈奴单于栾提氏,和叱咤中原的汉帝刘渊也是亲戚。在匈奴部落中,可谓显赫。赫连勃勃这个人,从小家族被屠,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小小年纪便从部落王子改做了流浪孤儿,心理上遭受极大的挫折。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又没有现代心理学诊疗办法,在心理上有着极大的缺陷,来到后秦,又遭受另一种境遇,他的人格十分不完整。自立之后,又没有能力与强大的北魏相对抗,心理十分压抑。于是造就了一种嗜杀成性的虐待狂心理。如果赫连勃勃不过是个庸人,倒也罢了,偏偏他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擅长指挥骑兵进行游击战,他的理论是“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赫连勃勃于是纵横漠北、陇西一带,与南凉对战,斩杀秃发傉檀部下甚多,南凉武将有七成死于这个战役。收取尸体,堆成骷髅台以示威。姚兴派部队进攻他,也遭到重大失败。并且得到了谋臣王买德。赫连勃勃又在今天陕北靖边地方修建都城,名为统万,建城的过程十分血腥,这个城用土夯成,检查质量的时候,用小刀往城墙里一插,插进一寸,就把筑这段城墙的工匠杀死筑进去。而制作城防武具的过程,则更是血腥,有工匠造弓箭,有工匠造盔甲。造好之后,使造弓箭的工匠执弓箭射穿着自己造的盔甲的盔甲工匠,若射穿,则盔甲工匠死,若射不穿,则弓箭工匠死。就这样,一个融合军事功能与富丽堂皇于一体的恐怖之城建立起来。复仇无望的赫连勃勃,在这座城里,对他的子民进行地狱般的恐怖统治。随便就杀人,视民如草芥,就这样度过了余生。赫连勃勃的一生,是一个人精神疾病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小民的悲剧。归根结底,他的杀人成性、残暴自大,正是前辈人仇杀的产物。他由一个天真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复仇者,又成为了背叛恩人的嗜血魔王,这其中的故事,实在值得深思。4、桓温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内史桓彝长子,东汉名儒桓荣之后。晋明帝司马绍之婿,曾经因溯大江(长江)之上剿灭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楚宣武皇帝”。5、沮渠蒙逊沮渠蒙逊(366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公元401年—433年在位。其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天玺三年(401年),建立北凉。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在后将军郭默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名将。温峤出身太原温氏,初授司隶都官从事,入刘琨幕府积功至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在东晋历任显职,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他先后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官至骠骑将军、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咸和四年(329年),温峤病逝于武昌,年仅四十二岁,追赠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桓温、郗超、刘牢之,已经属于东晋中期了。

13,文言文温峤娶妻谁知道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以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翻译: 温峤死了妻子。他的从姑母刘氏家正逢战乱流离失散,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很是美丽聪明。从姑母把她嘱托给温峤,请他寻找婚配对象。温峤私下有自己娶她的意思,回答说:「好女婿不容易找到,只像我这样差不多的,怎麼样?」从姑母说:「经过丧乱衰败之后活下来的人,要求不高,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足以安慰我晚年,那里敢希望能找到像你这样的人呢?」这不几天,温峤回复从姑母说:「已找到成婚的人家了,门第大致还可以,女婿的名声官职都不比我差。」於是送去玉镜台一座,作为聘礼。从姑母非常高兴。成婚以后,行了交拜礼,新娘用手拨开遮脸的纱障,拍手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老家伙。果然像我所预料的。」玉镜台,是温峤做刘琨的长史,北征刘聪时得到的。

14,温峤去世对东晋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温峤、庾亮和陶侃齐心协力,总算平定了苏峻之乱。但在平定苏峻之乱后,大家又开始勾心斗角了。第一次交锋围绕着晋成帝司马衍的监护权进行,这次交锋悬念不大,王导胜出。因为王氏太强,王导拥有的优势太明显,所以各方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结。第二次交锋是迁都。江州刺史温峤建议把都城迁往豫章,而豫章在江州境内。三吴的豪门士族建议把都城迁往会稽,而会稽是各方势力交汇处。迁往会稽,就是希望制衡王导。王导坚决反对迁都,因为现在的都城建康是王导的大本营,他希望保持既得利益不受侵犯。经过一番较量后,王导又赢了。主要原因当然还是王导势力强大,而建康之所以被选为都城,肯定综合了各方原因,不应该因为一场小小的战乱而有所改变。王氏很强,王导很强,这都是客观事实。可自从苏峻进入都城以来,王导和他的关系一直是不清不楚的。现在苏峻被打倒了,王导不但没有被清算,居然还坐收渔利,许多人当然会愤愤不平。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人联名提议,希望温峤出任帝国首席执政官。在他们看来:庾亮曾被苏峻打得灰头土脸,是温峤收留了他;陶侃老迈,又是寒门子弟;唯有温峤才能称得上平定动乱的头号功臣。但温峤很清楚:在这场动乱中,司马皇族和外戚庾氏都遭受重创,王导的力量不减反增。如果自己在此时进入中央政府,就必须与王导直接竞争。自己能否战胜王导?温峤对此实在不敢太乐观。更重要的是:如果温峤进入中央政府,肯定无法继续经营江州。因为一个未知的希望去和王导血拼,反而放弃经营许久的江州,温峤才没那么傻。想通了一切环节,温峤大义凌然地发话了:“先皇遗诏命王导辅政,我怎敢违逆呢?”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固辞还藩。——《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这就叫闭着眼睛说胡话。先帝最不放心的就是以王导为首的豪门士族,最后被逼着拟定了一份辅政名单,这个过程温峤难道不知道吗?温峤这话一说,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王导一家独大是既定事实,这显然不符合权力分配的平衡原则。所以大家迫切地希望,能有一位领袖带头站出来与王导竞争。庾亮呢?他也不行。当庾亮进入都城,再次见到晋成帝司马衍的时候,马上就涕泪横流地磕头认罪。总而言之一句话:自己愧对皇帝的信任,对不起国家和人民。实在没脸继续当官了,还是归隐山林吧!面对庾亮的这番表演,晋成帝司马衍一再地劝解和安慰他。峻平,帝幸温峤舟,亮得进见,稽颡鲠噎,诏群臣与亮俱升御坐。亮明日又泥首谢罪,乞骸骨,欲阖门投窜山海。帝遣尚书、侍中手诏慰喻“此社稷之难,非舅之责也。”——《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过了一段时间,庾亮眼看火候到了,于是对司马衍说:“如果您还想让我做官,就让我到地方上任职吧!”庾亮想归隐山林吗?当然不想。庾亮想继续留在中央政府任职吗?恐怕也不想。现在的中央政府是王导一家独大,庾亮可不愿意留在这里,看王导的脸色过日子。温峤不愿来,庾亮执意要离开,整个都城似乎成了一座大坑。面对此情此景,王导也非常尴尬,因为这对王导的名声影响极大。王导并不希望获得“独霸朝纲”的恶劣名声,他也希望有人能与自己一同辅佐皇帝。庾亮是个好人选,因为庾亮在苏峻之乱后实力大损。首先,庾亮的妹妹庾太后已经去世,庾亮失去了内廷的支持。其次,庾亮杀了南顿王死马宗,因此被晋成帝司马衍斥责;后又一意孤行地摆布苏峻,导致苏峻之乱的发生,这使得他在司马衍面前也没有什么威信可言。但经过苏峻的一通折腾,庾亮也不想之前那么嚣张跋扈了。所以他坚决要求去地方任职,绝不留在都城蹚浑水。苏峻叛乱之前,东晋中央政府的权臣排名应该是庾亮、王导和陶侃分列一二三名;苏峻叛乱之后,东晋中央政府的权臣排名应该是王导、陶侃和庾亮分列一二三名。人没变,就是换了个顺序。庾亮实力大减,为何还能跻身前三呢?只能说败也苏峻,成也苏峻。正是因为苏峻叛乱,才使得庾亮损失惨重。但也正是因为苏峻被打倒,才使得苏峻和祖约原本占据的豫州变成了无主之地。都城建康所在的扬州,庾亮曾经营许久,虽然现在实力大减,但多少也能残余一些影响力。在成为豫州刺史之后,又在扬州获得了部分利益,使得庾亮最终能够位列第三。现在的东晋帝国,扬州归王导、荆州归陶侃、豫州归庾亮、江州归温峤、徐州归郗鉴。大家看到这个格局,想到了什么?我想到的是董卓乱政之后的军阀割据。唯一不同的是:这几家并没有在事实上形成割据,因为此时的豪门士族林立,远超东汉末年的规模。这几家在当地都只是类似于盟主一般的存在,却非当地的主宰者。如果这个格局能保持,那东晋也顶多算是“散而不乱”。可没过多久,这个格局就发生了动摇,因为那个被房玄龄称为“忠臣孝子”的温峤去世了。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温峤去世之后,江州应该由谁主政呢?在当时,大致有两种方案。一、由几大巨头之外的人接管江州。这样一来,帝国本已稳定的权力格局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仅是把温峤换成了另外一个人。二、由几大巨头之中的人接管江州。这样一来,帝国本已稳定的权力格局就有被打破的风险。作为帝国的首席执政官,王导当然倾向于用第一种方案解决问题。在未与其他几大巨头沟通的前提下,王导以晋成帝司马衍的名义下诏,任命刘胤为江州刺史。单看这一人事任命,应该说王导是没有私心的。因为此时的王导已成帝国最大实力派,只要能够维持稳定,王导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证,所以他没必要玩花招。而刘胤与温峤有一定的渊源,绝非王导一系的人。为了让刘胤能够顺利上任,王导还命自己的儿子传出一条消息:温峤临终之时,认为刘胤可以继任为江州刺史。这话是真还是假?只有天知道。但这个任命受到了抵制,很多人都认为:无论是品德还是才能,刘胤都不足以担任江州刺史这个职位。这种意见对或不对,我们可以暂时不管。问题在于:如果刘胤不配,谁配呢?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刘胤还是成为了江州刺史。但没过多久,刘胤就被江州的高级将领郭默杀死了。有司奏免胤官,书始下,而胤为郭默所害,年四十九。——《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面对这种局面,王导当即表示:刘胤死有余辜,郭默素有威望,应该成为新任的江州刺史。王导为什么要对郭默妥协呢?就是担心爆发第二次苏峻之乱。此时的郭默很像几年前的苏峻,如果他以苏峻为榜样,东晋帝国恐怕立时又要大乱。上一次苏峻之乱,首席执政官庾亮被掀翻;如果再发生一次郭默之乱,首席执政官王导凭什么敢断定,自己一定不会出事呢?而承认郭默的地位,王导就有机会将郭默拉进自己的小圈子。郭默成为合法的江州刺史,王导一直表示认可和支持,这对于郭默而言也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但就在王导和郭默你侬我侬、大秀恩爱的时候,陶侃站出来说话了。想当初,王导用晋成帝司马衍的名义,任命刘胤为江州刺史,陶侃本来就是不满意的。现在王导又用晋成帝司马衍的名义为自己谋私利,把杀死上官的郭默拉入怀中,陶侃立刻暴怒了。如果郭默这种杀死上官却能成为刺史的事情没人管,就相当于大家默认了王导把手伸进江州的事实,也相当于大家默认了王导的话就是圣旨。千万别拿晋成帝司马衍来说话,那就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所谓诏书,不就是王导的意思吗?东晋是一个以豪门士族为主导的社会,绝不允许有一家独大的事情发生。虽然陶侃不是豪门士族,但他的这种“正义举动”,理科赢得了豪门士族的好感。在这种背景下,陶侃立刻率军攻打郭默,并写信告诉王导:“郭默杀死刺史,就能成为刺史;如果我杀死首席执政官,是不是就能成为首席执政官呢?”郭默杀方州,即用为方州。害宰相,便为宰相乎?——《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当时的首席执政官就是王导,陶侃这封信的意思就是:你要是敢帮郭默出头,我连你一起收拾!王导立刻撇清了和郭默的关系,昨天还叫他“小默默”,今天就说“我不认识那个反贼。”在这种背景下,郭默没坚持多久,就被陶侃打得一败再败,最终死在战场上。后世读者评论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用郭默和苏峻相比,再用陶侃和庾亮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郭默和苏峻水平差不多,但陶侃比庾亮强得多。这话不能说全错,但多少有些片面。庾亮之所以打不过苏峻,的确有他本人自大的因素在内,而陶侃从不自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说庾亮不如陶侃的确没错。但庾亮之所以会败给苏峻,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庾亮失了人心。他在担任首席执政官的时候,那是既贪婪又霸道,所以很多人看不惯他。苏峻起兵,除了庾亮的死党之外,大多数人都在旁边看笑话。庾亮得不到太多的支持,所以被苏峻打得灰头土脸,这并不令人意外。而郭默的情况则完全相反。豪门士族都反感王导的这种行为,所以陶侃收拾郭默的时候,豪门士族几乎都站在了陶侃一方,豫州刺史庾亮也立刻率军为陶侃助阵。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陶侃才敢写信警告王导,而王导却不敢反抗,只能立刻和郭默划清界限。和郭默划清界限之后,王导回应陶侃:“我不追究郭默的罪责,只是希望稳住郭默。如果我不这样做,你又怎能如此轻易地布局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俩才是最强CP啊!”陶侃对此呵呵一笑:“别乱往脸上贴金好不好?你这是在纵容叛乱!”侃省书笑曰:“是乃遵养时贼也。”——《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王导纵容郭默的原因,到底是不想打破平衡?还是借郭默之手图谋江州?抑或是两者兼具?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答案。但王导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在庾亮起兵之后,立刻调兵遣将协助庾亮,而王导派出的将领人选也是耐人寻味的。王导派遣路永和匡术协助庾亮,这两人以前是苏峻的部下,苏峻被杀之后就投靠了王导。王导很看重这两人,曾积极为他们申请官职,但未能如愿。这次,王导派这两人协助庾亮,一方面当然是证明自己和郭默不是一路人;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希望路永和匡术可以借机捞点功劳。不愧是老谋深算的王导,不管啥时候都要找机会捞好处。关于王导纵容郭默的原因,我认为王导是不愿别人打破平衡,自己却要想办法多捞好处,比如说:图谋江州。更有意思的是:当初苏峻走投无路的时候,路永和匡术建议苏峻杀死王导等人,让豪门士族见见血,可苏峻没有听从这个建议。苏峻腹心路永、匡术、贾宁闻祖约败,恐事不济,劝峻尽诛司徒导等诸大臣,更树腹心。——《资治通鉴》·晋纪十六不管王导有多少小心思,他纵容郭默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陶侃在杀死郭默之后,就以“维稳”为旗号,直接杀进了江州。事已至此,江州刺史应该有谁来担任?当然是陶侃了。谁会反对呢?谁能反对呢?陶侃的大军已经深入江州境内,如果不让陶侃兼任江州刺史,恐怕江州又要大乱。而陶侃已经七十多岁了,又是寒门子弟,并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大家虽然敌视他,却也不担心他会搅乱帝国。当陶侃兼任江州刺史之后,也立刻投桃报李,回报支持他的豪门士族。侃命张夔子隐为参军,范逵子珧为湘东太守,辟刘弘曾孙安为掾属,表论梅陶,凡微时所荷,一餐咸报。——《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陶侃的这种人事任命,既有“知恩不忘报”的意思,也有寻求联盟的意思。如果州郡内的官员都是由陶侃任命的,那就证明陶侃本人拥有了极大的权势和地位。张夔、范达和刘弘等人,都在几十年前帮过陶侃。如果陶侃只是单纯的报恩行动,为什么不在荆州任用他们的后人,而要在江州任用呢?这也证明:陶侃虽然不敢再东晋这样一个以豪门士族为主导的社会里瞎折腾,但他显然也开始有预谋的经营起了属于自己的势力。陶侃之所以要这样做,应该不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势和地位,而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后来,陶侃主动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在当时赢得了极大的名望。
文章TAG:温峤什么

最近更新

  • 共同经营,什么可以作为企业的共同的经营主线

    什么可以作为企业的共同的经营主线什么是共同经营主线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安绍夫(I.Ansoff)是持有狭义战略定义观点的代表人物。安绍夫根据自己在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等大型多种经营的公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6

  • 澈的意思,到底层沟通本来就不存在吗?

    5.句子:站在雄伟的群山上,俯瞰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泊,令人赏心悦目,2、晶莹剔透的意思是形容湖水或海水非常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尽头,那么,它的意思应该是和“彻底”意思差不多的“沟通”,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6

  • 怎么养乌龟,乌龟要怎么养

    乌龟要怎么养2,如何养好乌龟3,怎样养乌龟4,乌龟怎么养1,乌龟要怎么养建议买个恒温加热管,最好是金属的,安全,不买玻璃的,因为容易碎,恒温到28-30度都可以,记得水位一定要高过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6

  • 服装色彩搭配方法,衣服的颜色怎么搭配

    衣服的颜色怎么搭配尽量选风格一致的,冷暖,明暗等,同一色系而深浅有区分的最保险。你可以参考一下一些时尚杂志现在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我觉得颜色淡一点的比较好,连快一点的,还有衣服搭配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6

  • 属兔和属羊的合不合,属兔的和属羊的配对吗

    属兔的和属羊的配对吗兔配羊你们是形神合一的一对。两个人都随和浪漫、平易近人,你们可以迁就彼此的消极情绪,家庭生活将使你们享受到极大的喜悦和满足。兔先生欣赏羊太太的善良与温柔;羊太太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6

  •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观看水浒传后的感想600字

    观看水浒传后的感想600字2,水浒传读后感600字1,观看水浒传后的感想600字《水浒传》读后感《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6

  • 笔记本电脑关机后要拔电源吗,笔记本电脑关机后一定要拔电源吗

    笔记本电脑关机后一定要拔电源吗拔电源最好呢,原因是,如果你一直通电的话,这对你的电池不好,因为充满了之后,电源还在上面,就形成一个回路,对笔记本不好。还在一个就是如果你不在家里,而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6

  • ps人物素材图片,PS人物素材

    PS人物素材nipic.com呢图网,这个很好用,素材很全,像素够大~2,ps前期人物素材http://www.sakuramoon.cn/?fromuid=2344123,寻ps ......

    台州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