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报考岗位选择,就应该选全额拨款事业编性质的岗位,或者选择公益一类性质的事业单位。当下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虽然不如公务员,但由于工作稳定、年薪也还不错等原因,所以每年事业单位招考公告都会受到大量关注;那么面对这么多岗位,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1、如果重新选择,事业单位的你,选择管理岗还是专技岗?
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我是8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当时人才紧缺,实行分配制,现在已退休,仅把我班的就业情况简介一下,仅供参阅。一、到地市直属机关工作,人数约5%,这些人多有较大社会背景。若工作成绩突出、人际关系好,一般升至县处级,极个别的至厅级,他们表面风光,实则很辛苦很操心。二、到大、中专院校任教,
此类约5%,学习成绩好,当地短缺专业。通过奋斗,都能评上副高以上职称,不少人还兼任重要行管职务,他们虽不显赫,但安适而优越。三、到县、区直属机关及乡镇工作,此类约10%,一般有当地社会背景。他们从基层干起,经常加班加点,收入一般,辛勤干二、三十年,正科基本到顶,到退休能升副处的寥寥无几。他们在职时挺神气的,在基层办事也有门路,但退休后待遇不如上述两类,
四、到高中任教。此类约80%,占比最大,他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平凡而伟大。一般都能成为当地名师,评聘副高职称,不少还担任当地教育行政领导职务,由此可见,若在县区及以下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平日辛苦,工作压力大,若清正廉洁则无好处,若捞好处则有风险。在职时在当地很风光、也有面子,但上升空间有限,退休待遇一般,
2、事业单位报考如何选择岗位?
当下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虽然不如公务员,但由于工作稳定、年薪也还不错等原因,所以每年事业单位招考公告都会受到大量关注;那么面对这么多岗位,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岗位性质决定收入多寡。目前,事业单位编制可分为四类:1、参公事业编: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和公务员享受一样的待遇,这类事业编多是因为公务员名额不够而专门设立的岗位,虽然也叫事业编,但本质上和公务员是一致的,无论是待遇享受、职务提拔都优于其他事业编。
此外,一般的地方事业单位招考公告里不会出现这类岗位,这类岗位多出现在公务员招考公告里,2、全额拨款事业编:地方财政全额保障该编制人员的待遇。3、差额拨款事业编:地方财政只负责一部分待遇保障,其余部分靠单位自行解决,这类单位普遍有固定收入,但收入部分难以覆盖单位支出及人员工资福利。4、自收自支事业编:这类单位名义上叫事业单位,但本质上和企业没什么区别,所有单位支出、单位人员福利待遇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有点类似国企的味道,
如果单位经营得好,福利待遇就远超一般的全额事业编;如果单位经营不善,福利待遇很可能还不如一些私企。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决定未来发展趋势,事业单位改革后,现有事业单位只剩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之分。按照公益属性的纯粹程度来划分:一类为纯公益性质,不可产业化市场化的;二类为准公益性质,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那么,地方财政对这两类事业单位又是如何保障的呢?地方财政对公益一类实行全额保障,对公益二类实行支持保障。说白了,前者就是全额拨款事业编,后者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结合上述两个因素,我们不难看出:事业单位报考岗位选择,就应该选全额拨款事业编性质的岗位,或者选择公益一类性质的事业单位。以上就是我对这题的看法,觉得我说得不错,就请关注、给个赞;有不同意见的,欢迎留言、讨论,
3、小县城的事业单位,到底是管理岗好还是技术岗好?
这题我有标准答案。我现在县城的一个事业单位工作,因为不是参公单位,所以工资套改纯粹是按事业来,在当初定级的时候,因为已经是副科级,所以我选了管理岗,对应级别为管理八级,与我一样选择管理岗的大约有六七个,其余的二十几个同事,包括一名副科级领导,都按自己的职称套了管工资级别,当时大家的职称不高,副科与中级十级职称月工资差不多,大概70多块吧,这个工资水平在当时,我们的单位也就四五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