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状上有一厘米宽的宽面、窄如韭叶的窄面、细如发丝的龙须面,也有菱形的面叶儿、绵长不规则的面片等。除了卖所谓的花样馒头外,做一般的馒头挣不到多少钱,尤其是禁止炭火炉以后,利润空间更小,咱们洛阳身处河南,自古以来都已农业为主,勤劳的洛阳人在满足自身温饱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馒头、面条、饺子、米饭,甜面汤,这五种主食在洛阳饮食文化的漫长岁月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承载着洛阳人赖以生息的生命本源。
1、卖馒头能有多大的利润?
除了卖所谓的花样馒头外,做一般的馒头挣不到多少钱,尤其是禁止炭火炉以后,利润空间更小。一袋(25Kg)馒头专用粉当地批发价90元,加水和面后能发面约70斤,也就是说加和面水18一20斤(水份最多也就40%),馒头2.2两/个,能做318个。售价0.50元/个,一袋面总共能卖159元。一袋面的成本面粉90元、水电气费、房租、包装袋、纯碱(或酵母)等大约30元左右,
这样一袋面不算人工费,在农村最多也就赚个39元。如何经营好馒头店?增加经营品种,馒头店同行说卖馍,就是赚了个水份的钱。非常辛苦,半夜三四点就要起床加工,一天卖不上去量,光靠卖馒头很难支撑一个店铺的,还得兼营包子、油条、电烤饼、酥馍等大众化食品。口味多样化,总是吃纯碱或酵母馒头也有吃腻的时候,可以做玉米面、荞面的,包子既做肉馅,也做菜馅的,自己根据市场需求去开发。
保质保量,酵母还是纯碱馒头,不要使用明令禁止的添加剂。现在食品检查每年都是不定期的,检验不合格罚款不说,还会勒令关门;食品安全责任大,出了问题谁承担不起;另外,出锅后馒头没有卖相的,坚决不去兜售,另外,尽管几毛钱的一个馒头,你连别人的份量也达不到,“回头客”会越来越少;面粉等再涨价,同行们都没涨价,别人没减少份量,你也千万别捣鼓,别砸了自家牌子。
2、洛阳当地的主食\b都有哪些?
在洛阳大小饭店,服务员都会在点菜结束时向客人抛出一个终极哲学难题:主食要啥?大部分会根据菜单底部选择:锅贴、面条、米饭、馒头、糊涂面条等,遇到“好毛捣”的客人直接来句“啥都中”,让服务员无所适从。其实,洛阳人的主食不外乎五大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饺子饺子,汉族风俗,是中国古老传统面食,也是洛阳人甚至北方人最钟爱的佳肴之一,有荤馅和素馅两种。
它源于河南南阳,据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一碗皮薄馅嫩、味道鲜美的饺子,总是让人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完美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内涵。在洛阳,吃饺子的重要节日,一般都是在冬至和除夕,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是谁,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传说是“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而在除夕吃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除了冬至和除夕,虽然洛阳人随时都可以做饺子吃。但是,按照洛阳人的生活习惯,夏天吃饺子的不多,冬天吃饺子的会更多一些,至于为什么,也许跟传统和天气有关系吧。最牛的就是,在咱河南有不少食品企业,把饺子做成了大产业,生产的速冻饺子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还出口到国外,
不过,这些速冻饺子,吃起来总感觉没有自己包的饺子香。2、蒸馍蒸馍,咱洛阳人一般喜欢称之为馍,平时傍晚洛阳人出门打招呼会这样问:“馍买了秒?”据说出自诸葛亮之手,不知是真是假,洛阳人在60年代,基本上家里是吃不起白面馍的。后来70年代中期,慢慢可以吃上白面馍了,特别是刚出笼的白面热馒头,蘸点青辣椒酱,或者拿根大葱什么的,吃得那是津津有味。
可惜这些年,在城市很少能吃到手工做的馍,大街上卖的馍都是机制的,没有馍味,不管馍的形状是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洛阳人要是几天不吃馍,你问问他们,啥感觉?3、面条洛阳人爱吃面,原因大概与地理环境有关,咱们河南是农业大省,沃野千里,一马平川,粮食主产区,小麦是主要农作物,所以面食就多,而其中最多的是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