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开始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个人的武术功夫毫无意义,战阵是士兵士气的源泉,只有保持阵型,依靠群体密集步兵方阵实现冲击的战术,阵战歼敌,以阵取胜,才能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
1、明代戚继光大破倭寇的“鸳鸯阵”,究竟是怎样的阵法?为什么能打的倭寇落花流水?
奉献精品内容,欢迎订阅本号!我是科罗廖夫,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抗倭作战早期,倭寇的战斗力明显高于明朝官军,倭寇通常没有披甲,但会组成比较灵活的小型战阵,配以锋利的倭刀和长枪,只需几十人就能杀得数千明军望风而逃,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个人的武术功夫毫无意义,战阵是士兵士气的源泉,只有保持阵型,依靠群体密集步兵方阵实现冲击的战术,阵战歼敌,以阵取胜,才能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
明代《倭寇图卷》中的倭寇形象,为了肃清倭寇,戚继光根据江南地形特征和与倭寇近距作战的特点,发明了一套军事史上著名的“鸳鸯阵”。这个鸳鸯阵不同于完全由长枪组成的欧洲步兵战阵,战术部署、排兵布阵机动灵活,别具一格,是由十二名士兵组成混合兵阵,分别持有狼筅、镗钯、长刀、鸟铳、标枪、腰刀、圆盾等不同武器,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
2、为害明朝江浙沿海多年的倭寇,是政府行为还是土匪行为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可以肯定为害多年的倭寇,应该不是政府行为,因为那时候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我从三方面说一下为害明朝的倭寇之祸:一、倭寇问题的源起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
历史上称为”倭寇”。明朝初年,倭寇就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扰,从辽东经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不时出没”,“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患苦之”,洪武二年(1369年),倭寇“数侵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率领卫所士兵给予有力的打击,“斩获不可胜计,生擒数百人”,
洪武十七年,“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筑山东,江南、江北,浙东、西海上五十九城\
但倭寇并不因此敛迹,仍“时出剽掠,扰濒海之民”。为此,明太祖朱元璋曾数次派遣使者到日本,劝告日本国王阻止倭寇的劫掠活动,但“不得要领”,于是明朝政府便大力加强海防,筑城列寨,增置卫所,添造战船,增派戍兵,洪武四年,命靖海侯吴祯籍兵十一万增强沿海卫所,洪武五年,“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第二年,又命沿海卫所“增置多橹快船”以便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