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按现在的行政划分,说诸葛亮的躬耕地现在是在河南省的南阳市,那就是值得商榷了。因为三国时期的南阳郡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是两个概念,不是三国时期的南阳郡,就意味着在现在的南阳市,同样的,不在南阳郡,也不意味着不在南阳市,这个还得看具体的行政划分。
1、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诸葛亮躬耕苦读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去过宛城,更何况是去躬耕了,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建议大家看正版史书,别看南阳人更改之后发到网上的东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阳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国宋代开封被称为东京,现在日本有个东京,是不是以前开封发生的事都可以说发生在现在的日本?显然不是。部分南阳人却始终不肯正视这一点,实在可笑,南阳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阳人已经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众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这完全是侮辱诸葛亮的诡辩之道。
2、南阳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隆中现在在哪儿?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字字严谨,诸葛亮要是写出师表写给皇帝看,汇报自己的家庭住址是用(南阳郡):大概可能也许某地耕种过,用这样的言词,就是对皇帝的不尊重和欺骗。诸葛亮他就是欺骗皇帝,那他就是欺君之罪,“南阳郡”极大,所以说诸葛亮的南阳也就是南阳宛城,诸葛亮老先生写的出师表字字都很严谨,不可能用(南阳郡)大概可能也许某地耕种,这样的词语糊弄皇帝的,也就是襄阳人自学聪明给诸葛亮的(南阳)加了一个字(郡)蒙骗世人,想让诸葛亮背负欺君之罪的骂名。
3、诸葛亮到底是哪里人呢?
说这个问题前先说说我自己吧,我出生在山东临沂,在南京上大学,定居南京,现在说诸葛亮:出生在山东临沂,在临沂上学,后来隐居隆中,边工作边求学。再后来找了个好工作,开始在各地跑,不知道题主为何会有关于诸葛亮出生地的疑问,其实对于诸葛亮的出生地,无论历史记载还是民间研究都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他的躬耕地。诸葛亮是个官二代,汉灵帝年间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一个官吏人家,
琅琊阳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沂南县,这里是我的老家,在沂南县城不仅有诸葛亮广场还有诸葛亮雕像、诸葛亮城、诸葛亮纪念馆、汉街、汉墓等景点,以汉历史文化为主。同时,沂南县也是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三国志诸葛亮传》写的很清楚,“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诸葛家在琅琊也算是望族,家族里不少人在外为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差不多相当于今天泰安市副市长,
但是没有带妻儿赴任,诸葛亮兄妹生活在老家阳都县。在诸葛亮8岁时,父亲病逝于泰山,叔叔诸葛玄当时是刘表的手下,他请假回家先去泰山安葬了诸葛珪,然后又回老家探望侄子侄女,当时正逢曹操出兵攻打徐州琅琊一带,诸葛玄就把年幼的诸葛亮兄妹带上,准备接到自己那里去抚养长大。哪知道,就因为他请了会假,原本留给他的南昌市委书记兼市长(豫章太守)一职被别人取代了,诸葛玄只得带着诸葛亮兄妹去荆州投靠刘表,
但是还没到荆州呢,走到南阳郡诸葛玄就病的不行了,虽然当时有医圣张仲景作为诸葛家的家庭医生贴身照顾,诸葛玄还是死了。诸葛玄死了,诸葛亮不愿意投靠刘表,就带着弟弟妹妹在南阳郡找地方隐居下来,这就是躬耕于南阳的来历,一直到27岁,才被刘备聘请出山,成了刘备集团的总经理,至于诸葛亮躬耕的南阳,因为历史变迁,现在颇有争议,主要是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