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当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后,刘备控制的土地就与曹操控制区相连,这样刘备就分掉了在荆州地区来自曹操的军事压力,别以为孙权蠢,孙权算起来是个成熟的政治人物,他肯把南郡借出去,自然有着充足的理由,况且那个时候刘备势力弱小,孙权认为有能力控制住刘备,所以才借了南郡给刘备,这就是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了。
1、刘备攻打孙权,孙权同意归还荆州并交出凶手,为什么刘备不同意?
谢谢邀请;如果孙权同意归还荆州并交出凶手,开出这样的条件让刘备罢兵,刘备如果还不能答应,这也太小看刘备的智商了,因为刘备率兵攻打东吴孙权,会不会旗开得胜?也并不是十分有把握,刘备如果兵不血刃收复了荆州,并惩罚了凶手为关羽报了仇,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孙权也并没有那么软弱,做出如此的退让和妥协,在“赤壁之战”中孙权的坚毅、果断和知人善任品格,怎么都看不到了呢?再说如果双方交战,孙权未必就会被刘备打败,孙权怎么就轻易屈服了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2、荊州是孙权打下来借给刘备的吗?为什么孙权三番五次和刘备索要荆州?
荆州原有七郡:南郡、襄阳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借荆州准确的说是指借南郡。南郡的治所是江陵城,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荆州市,赤壁之战严格来说有两场战争:发生在赤壁及乌林的赤壁水战和发生在江陵城的南郡攻城战,两场战争在时间上是延续的,只是地点不同。赤碰水战战败后,曹操率部逃往南郡治所江陵城,孙刘联军紧追到江陵城,孙刘联军严格说来是以周瑜主导的三方联军,东吴军3万人,以周瑜领导,刘备军1万人,以刘备领导,荆州军1万人,以刘琦领导,
因为东吴军占大多部,况且粮草、武器、补给均由东吴供应,而且东吴尚有后备军,所以联军由东吴主导。攻打江陵城时,周瑜主要率部围攻江陵城,而刘备军张飞部参于围城,关羽部在北边阻绝曹魏援军,历经一年之久,曹仁失败退回襄阳城,联军占领江陵城,随后不久,周瑜被任命为南郡太守,此时荆州被三家瓜分,曹魏占据北边的襄阳郡和江夏郡的北部,东吴占据南郡的北部、江夏郡的南部,刘备占据南郡的公安、江夏郡的一部(原刘琦驻地)及乘乱夺来的荆南四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
刘备与孙权占据的地盘有些交错,而且还有飞地,刘备为了向西边(益州)发展,向孙权提出借南郡(江陵城),孙权同意了,双方还有一些利益交换,刘备将自己所属的江夏郡一部让给孙权作为补偿。如此一来,三家的地盘就分得轻清楚,均以荆州为界,这就是借荆州的由来,孙权本欲与刘备共同伐益州,无奈不能越过刘备地盘去益州,孙权放弃伐益州,而刘备独得益州。
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眼红刘备势力如日中天,于是向刘备讨要荆州(南郡),刘备不肯,说是得到凉州再归还,刘备如此说,等于是默认借荆州,而需要归还,孙权因刘备不肯还,大怒,令鲁肃、吕蒙率军准备夺取荆州,关羽与其对峙,并且刘备带领5万人马从益州赶到荆州,与孙权对峙,期间,刘备听闻曹操领兵进犯汉中,急忙与孙权议和,并将湘水东面的长沙郡、桂阳郡划归孙权,双方以湘水为界,史称湘水划界。
3、刘备对荆州势在必得,后来又为何愿意与孙权瓜分荆州?
湘水划界,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刘备不敢两面作战,腹背受敌,虽然有点啰嗦,但这事情还是要追根溯源,从“借荆州”事件(更准确说是借南郡)来说起。赤壁之战前,荆州一共七个郡,都属于刘表统辖,曹操南征荆州,刘表正好身故,少子刘琮接任,长子刘琦被排挤。刘琮投降曹操,被迁往青州,曹操追杀刘备,刘备暂居江夏,与刘琦汇合一处,并联络孙权,结成同盟,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
曹操北还,仍然占据荆州最北的南阳郡。刘备立刘琦为荆州牧(刘备自己实际掌控),火速吞并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个郡,周瑜经过苦战击败曹仁,夺下南郡(部分地区仍在曹操掌控中),至此,曹操占据南阳郡(加小部分南郡)、东吴占据南郡(大部分)、刘备占据荆南四郡,最后的江夏郡刘备、孙权、曹操各占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