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按功能将乡镇卫生院明确划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三)逐步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工作项目等因素,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规范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四)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产品的定制及市场化运营,为乡镇患者推出特色产品套餐,如针灸、中医、癌细胞检测等,大大增强基层患者对乡镇卫生院的依赖程度;至于市场化运营,可以先完善自身,借助外力实施市场化运营与推广,实现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盈利机制。
1、乡镇卫生院的出路在哪里?
新一轮的医改政策出台以前,乡镇卫生院引入民营资本,更有甚者将医院外包出去,采用联合经营模式。其中大家熟悉的‘莆田系’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再加上这个时期大量医务人员流失,业务能力明显下滑,出现了‘3级医院门庭若市,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头重脚轻的怪像。新医改政策出台以后,目的是使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首诊在基层的目标,
突出以预防为主,重点提升基层医疗业务能力,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纳入了乡镇卫生院的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等实行分类管理,并向老百姓提供治疗方案。原本很好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到后期,很多地区本末倒置,将工作考核重点放在大量的纸质资料上面,从而忽略了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很多卫生院出现了‘重公卫、轻临床’的现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绩效考核明显流于形式,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发展举步维艰。
乡镇卫生院作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的中间环节,地位相当重要,要说是否有出路?答案是肯定的,就是首先如何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其次真真正正的将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实现有机结合,放弃大量的纸质资料工作,把公卫服务做到百姓家中去,通过自愿的家庭医师签约服务,让更多的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得住在基层诊治,而乡镇卫生院能接得起这块服务工作。
2、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区别在哪里?
乡镇卫生院一般属于二级乙等医院,主要负责老百姓最基本的医疗问题,像普通感冒的诊治,疫苗的接种,院内有最常规,简单的检查设施,像血细胞分析仪,透视机等。县级医院则比乡镇医院上升一个级别,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医院设施配备明显优于乡镇卫生院,一般情况下,乡镇卫生院处理不了的疾病,会转诊到相应的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处理不了的又要转诊到市级三级医院。
3、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一)逐步配强配齐卫生技术人员,保证老百姓“中病不出镇”,每年通过向社会上招考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机制,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高学历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二)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从自食其力以药养医转到政府养医。
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逐步改造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逐步购置、更新设备设施,(三)逐步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按功能将乡镇卫生院明确划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加强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工作项目等因素,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规范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严格准入条件,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对不符合执业资格人员,要逐步分流、清退,(四)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产品的定制及市场化运营,为乡镇患者推出特色产品套餐,如针灸、中医、癌细胞检测等,大大增强基层患者对乡镇卫生院的依赖程度;至于市场化运营,可以先完善自身,借助外力实施市场化运营与推广,实现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盈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