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荆州,使得他拥有了下一步进攻荆州的出发地,使得荆州的核心地域江陵和公安暴露在一江之隔的东吴兵锋之下。作为北伐的基地,荆州是不会还给孙权的,那就是在荆州的分配上,双方的所得极为悬殊,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就有着对荆州的绝对要求,他的本意是占领整个荆州,让刘备的势力退出去。
1、吴蜀分荆州后,刘备为何不加强对荆州的防务?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围绕着荆州进行了一场博弈。到最后,发生了戏剧性的结果,那就是在荆州的分配上,双方的所得极为悬殊。荆州落入孙刘联盟手中六个郡,孙权只占有了江夏郡,而剩下来的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这五个郡都落入了刘备手中,这些郡中,南郡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这个郡是孙权为了他的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必然要保有的,
那么,为什么孙权要将南郡借给刘备呢?这是刘备的要求、鲁肃的斡旋和孙权的考虑一起作用的结果。刘备为了他的《隆中对》计划的实施,需要一块能够入川和北伐的基地,这就必须要占有南郡才能实现。为了借南郡,刘备不惜亲身犯险,到东吴去和孙权商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瑜趁机上书孙权,请求扣押刘备,吞并刘备的势力。虽然孙权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可事后得知情况的刘备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而鲁肃则是从联刘抗曹的战略出发的。当时东吴虽然已经全据长江,可是形势十分不利,当时南郡的江陵孤悬长江以北,而长江以南的地区被刘备占领。等于是东吴的力量在前面抵抗着曹操的压力,而刘备则躲在东吴的后方发展实力,这对东吴是不公平的,如果将南郡借给刘备,那么东吴就将长江上游的防务转交给了刘备。东吴则可以将主力集中在淮南发动攻势,
这样,就能够在对曹作战中占据主动。事实也是如此,在将南郡借给刘备后,刘备派大将关羽镇守江陵,抗击了曹军的多次进犯,而东吴则集中兵力在淮南进攻,给了曹军以很大的打击。在这一段时间里,曹操的势力被压制在淮河一线,不能南下,最后是孙权的打算。孙权的打算跟鲁肃是不同的,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是为了赶刘备离开荆州。
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等于是给刘备打开了一扇门,不管刘备入川也好,北伐也好,只要刘备得到了新的落脚点,孙权就会要求刘备将整个荆州归还东吴,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孙权才将荆州借给刘备,宁可自己在荆州的划分上暂时吃亏。刘备也是在口头上应允了这种说法,给了孙权以取得整个荆州的希望,但是,刘备的允诺是含糊其辞的,他为了《隆中对》的实施,是根本不可能归还南郡的。
所以他就采取了以借为名义,而实际上拖着不还的策略,但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孙权自己占一个郡,让刘备占五个郡,孙权忍了,孙权要去夺取西川,刘备不同意,孙权取消了行动,也忍了。但是,等到刘备夺取了西川,这个时候孙权忍不了了,刘备占领了西川,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本就该将借的荆州归还孙权了。可是,刘备到了这个时候,依然装傻充愣根本就不提这个茬,这让孙权没办法,只能主动去找刘备索要荆州,
刘备的回答也很干脆,那就是自己正在准备去打凉州,如果拿下了凉州,就把整个荆州全部归还孙权。孙权得到这个消息,简直气炸了肺,其实,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就有着对荆州的绝对要求。作为北伐的基地,荆州是不会还给孙权的,而且,《隆中对》里的战略规划是两路分兵北伐,在向秦川出兵的时候,也就是荆州一起出兵的时候。
哪有可能先打下凉州,再归还荆州的可能?这一看就知道是刘备的敷衍之词,根本就没有什么诚意,孙权的看法也是这样的。他对刘备回答的判断就是,“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这样一来,忍无可忍的孙权就发动了湘水之争,出兵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率领益州的军队来争夺,双方进入对峙状态,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进攻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怕益州有失,所以和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
从此,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和桂阳三郡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归刘备。双方重结盟好,各自退兵,看似一场风波就此风平浪静,双方平分荆州也比较公平,从总体来看,刘备分得的三个郡里,武陵和零陵其实价值很低,这两个郡当时开发程度低,很多地区还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际上,刘备只是分得了南郡这个北伐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