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南阳”指的是哪里稍微看一下历史就可以了解的清清楚楚。晕,在某说嘴里,从古到今,南阳就是不能指南阳郡治,就是不能指南阳城和南阳市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指南阳郡,曹操“困于南阳”是指南阳郡穰县,刘秀“起兵南阳”是指南阳郡春陵,这不,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又指包括襄阳的南阳盆地了。
1、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诸葛亮躬耕苦读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去过宛城,更何况是去躬耕了,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建议大家看正版史书,别看南阳人更改之后发到网上的东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阳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国宋代开封被称为东京,现在日本有个东京,是不是以前开封发生的事都可以说发生在现在的日本?显然不是。部分南阳人却始终不肯正视这一点,实在可笑,南阳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阳人已经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众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这完全是侮辱诸葛亮的诡辩之道。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一个南阳吗?
本来,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和明确的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这篇文章所说的南阳就是南阳城,毛主席在文中说:“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文章说的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此时中原我军占领的南阳就是古宛城即南阳城,
也是宛城之战即诸葛亮《后出师表》说的曹操“困于南阳”之地,刘秀“起兵南阳”之地,刘秀的主要干部都是南阳城周边一带的人。但是,被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某说洗脑的一些网友连这个解放战争中的“南阳”也要曲解挪移,说什么“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南阳盆地全境解放,包括襄阳”,晕,在某说嘴里,从古到今,南阳就是不能指南阳郡治,就是不能指南阳城和南阳市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指南阳郡,曹操“困于南阳”是指南阳郡穰县,刘秀“起兵南阳”是指南阳郡春陵,这不,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又指包括襄阳的南阳盆地了。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南阳”指的是哪里稍微看一下历史就可以了解的清清楚楚,1948年11月2日,执行诱敌西进任务的解放军六纵在豫西第六军分区三十九团的配合下,向南阳城外围之敌发起攻击,给国民党王凌云部以重大杀伤。3日中午,正值战斗激烈之际,六纵接到中原军区命令:“不管王凌云,即追黄维兵团,”于是,六纵支援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放弃攻击南阳城,继续东进。
第六军分区三十九团在掩护六纵安全撤离后,有计划地撤至磨山一带,监视南阳之敌,守敌王凌云部由此侥幸逃过旬日即被歼灭的命运。4日下午,王凌云部在对南阳城进行大肆洗劫、疯狂破坏之后,将南阳城内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师生及1万多名工人、店员、市民掳掠出城,沿白河南岸南下,以三四十华里宽的行军路线,向新野、襄阳方向逃窜,
国民党第十三绥靖区从此结束了它盘踞南阳城10个月之久的历史。当天晚上,也就是1948年11月4日晚,知晓南阳已被我军占领,毛泽东心潮澎湃,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千余字电文,随即由新华社播发,向世人报道了中原战局最新进展,很明显,这一天我军占领的就是南阳城而不是南阳盆地,那么,这个时候位于南阳盆地边缘的襄阳是不是同时被我军占领了呢?南阳是否如同某说的观点就是南阳盆地呢?我军占领和解放襄阳一共有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