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以后,接续统序的是曹魏,曹魏定都洛阳。.定都洛阳的历史吊诡定都洛阳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总感觉这里没出现过强势王朝呢,定都洛阳的东汉,虽然不及西汉更强,但也能堪称一个大帝国,东周即便定都洛阳,也没用,东汉丶西晋都定都洛阳,东汉作为大一统王朝存续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作为大一统王朝存续三十七年。
1、东汉为什么放弃关中定都洛阳?
最初有个时间差问题,刘秀定都洛阳时长安还没有拿下,谈不上放弃。统一全国后刘秀一度有过迁都动机,但综合考量后还是落锤在了洛阳,迁都洛阳的想法早在西汉末年就已存在,王莽时更是做好了搬迁准备,反王莽的更始帝刘玄最初也是定都洛阳而后才迁往长安。也就是说,当时的洛阳已经具备了成为首都的行政和思想基础,刘秀都洛是这一思潮的延续,
洛阳方便的水陆交通和靠近中原粮仓的便利也为建都提供了经济支撑。最重要的是,刘秀称帝时尚未统一全国,皇帝也不止他一个——比如光姓刘的就有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和赤眉军拥立的建世帝刘盆子,长安先是作为刘玄政权的首都,而后赤眉破城又成了刘盆子的据点。刘秀都洛时正值双方政权交替,2年后才正式收入囊中,在此期间刘秀急于称帝,洛阳是不二选择。
拿下关中及长安后,国内仍有许多割据势力,比如在今天的河南省东南部以及山东、安徽、江苏一带割据称帝的刘永,割据荆州自立为楚黎王的秦丰,在蓟城自立燕王的彭宠,偏霸陇右的隗嚣,以及在成都称帝、坐拥巴蜀和汉中的公孙述,刘秀的势力范围被压缩在黄河以北,河北是他的军事和行政重心,定都洛阳有利于强基固本。刘秀不属于西汉皇室的正统接班人,他只是应景兴复汉室的口号来获取政权,定都会根据需要而不必遵循西汉,
而且长安当时还存在两个不利的客观事实:一是城市已被赤眉焚毁短期难以恢复,人口和经济不足以形成支撑,迁都成本会很大;二则作为旧都有着权力争夺的敏感,避开不失明智之举。刘秀统一全国后,关中大族还复旧都的言论甚嚣尘上,学士杜笃还专门写了《论都赋》作为理论支撑,刘秀本人也一度动摇,但是反对者——也就是刘秀赖以打下江山的关东大族势力更为强大,迁都终难成行。
2、东汉为何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
武则天称帝后,为何放弃长安迁都洛阳?有个最重要的原因{!--PGC_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