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中原经济区有的就不说河南话。说不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历史根据的,北人南迁的规模有多大呢,河南人口碑确实不咋地,有个顺口溜叫“山东响马四川贼,最怕河南的溜光锤”,这里说明的是,鄱阳湖周边有好多县、市的苏浙赣移民,原多为河南信阳人,说的信阳话带鄂语味,未计算在内。
1、河南到底有多少人?
感谢邀请,河南是人口过亿大省。现在只能找到2017年的数据,河南的户籍人口是1.0853亿,常住人口9559万,从河南常住人口的变化曲线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些年河南外出人员的变化,像十年前正是赶上南下打工的浪潮,常住人口急剧下降。现在随着河南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高,大家都更容易在本地找到工作,因此常住人口不断上升,并缩小了与户籍人口的差距,
河南的男女比例是50.8:49.2,远远低于全国男女51.2:48.8的平均水平。所以河南男女比例基本平稳,但并不能完全代表没有重男轻女、娶妻不难,因为在我身边就有一个男孩四五个姐姐的例子,河南外出务工,娶妻结婚早已是不仅仅局限在省内,所以我个人认为并不能通过男女比例简单的否定这两个实际问题。最后就是河南的城镇化率超过50%,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但要知道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大多都在80%以上,所以进步的空间非常大,
2、有多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南北迁移有多少河南人呢?
说不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历史根据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北方人口迁入南方的高潮,分别是晋朝后期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后的北人南迁和宋朝的衣冠南渡。北人南迁的规模有多大呢?以晋朝的永嘉南渡为例,八王之乱,叠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造成了黄河流域常年的战乱厮杀,老百姓生为了规避战乱,被迫南迁,它的数量要占到黄河流域和附近地区原有人口数的6/10到7/10,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规模,
永嘉南渡之后,在建兴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难逃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现在江苏的南京,所以说江苏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这是没有疑义的。根据历史的记载,永嘉南渡的移民来源遍及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甘肃,陕西和安徽的一些北部,这次人口南迁的特点是时间长,阶层广,人口多。
首先时间长,移民的高潮经历了一百多年,整个一个波长,达到300年,第二个就是规模非常的大,大约要占到南方总人口的1/6以上。第三是阶层广泛,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的士农工商,几乎囊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那么移民的路线是什么呢?整体来说,可以把移民的路线共分为东西两个地区,东区包括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以接受黄河流域下游以及山东河北和河南东部的移民为主。
其中特别是江苏地区接纳的流民为数最多达到了26万,最为集中的就是在今天的镇江,常州一带,当时叫做南徐州,当时的统计就是有22万人口,几乎占了全省外来流入人口的70%,这是移民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后来有学者考。江苏的苏南吴方言区,后来基本上就是以镇江为一个分界线,这就和北方人口大规模的迁入有直接的关系,
北人南迁对于江南是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其实有很多学者写过类似的论文,他们就认为其实是北方人口再一次重塑,重造了江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版图。首先是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大家知道在战乱逃离的时候能够经历长长距离的迁徙还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一些青壮年的人群,这些最有活力的劳动力给江南的农业带来了超长超常的发展。
其次是造成了土地开垦面积的扩大,南渡之前的一些肥沃的土地已经被江南的土著开发完毕,那些源源不断进入的新的移民,没有现成的土地可以耕种,那么他就开始开垦荒地滩涂,这样的话造成了整个一个江南地区可以耕种的面积进一步的扩大。第三点就是北人南渡带来了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大家应该承认,当时在晋朝的之前的时候,中原地区还是一个农耕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他们的一些农业技术还是占有优势,比如说一些铁器和牛耕的技术,后来都是由中原包括河南这一块的,带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