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温县陈家沟不是太极拳发源地,但可以说是陈式太极拳发源地,也可以说是太极拳传承的重要地域。现在焦作主打的是大沙河生态治理,要把这条焦作人民的母亲河打造成一个靓丽的景色,成为焦作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那太极拳究竟是谁创的,我认为,陈王庭所著的有关太极拳长短句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太极拳发源地焦作,为什么好多人知道太极拳?没人知道焦作?
太极拳发源地是在焦作吗?那我真的没有听说过了,现在网络上炒作都说是陈家沟,也有些说是武当。对于太极拳的发源地说是陈家沟或武当都是有争议的,尤其说是陈家沟是很难认可的,从我接触的太极拳来理解这个问题,从太极打法来看,不知道陈家沟的陈式和或北京的杨式(有人说杨式式陈式的后系)从网上所有的视频和资料都没有看到明显的太极打法,都是从推手演变出来的摔发和一点擒拿,不知道是不是陈式和杨式的打法失传还是他们有门规,不可以拍视频上传和不可以透露核心的东西?我觉得现在社会是经济时代,看家护院走镖年代不可能回来,所以打法已经不像古代江湖时期那么珍贵,按理不用还这么保守吧?反观网上一些无私奉献的八极拳老师和绵掌(这个字应该读掌还是张,忘记了)拳老师上传好多打法讲解视频(这里就不具体说出老师的名字了),发现八极打法以及手法有和太极打法接近70%的相似度,但太刚少柔,而绵掌拳的打法以及手法和太极的打法有着近95%的相似度。
2、太极拳起源于哪里?有何依据?
太极拳起源于那里?有何依据?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因为现在为此问题,争论很大,但都没有一个能真正说服人的依据,都是根据某一人的支言片语,或某一个作品或拳论的武者习惯,而推测是谁和谁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拳论应该归于谁写的,而无一定论。我做为一个热爱太极拳,热爱中国古传统文化和武术的习练者,远的没法说,各执一词,又找不到真正的文字文字记载,在记载比较祥细而又明确的,就是陈氏16世陈鑫编辑的陈式太极拳学说,和后人,沈稼贞,顾留鑫编辑的陈式太极拳一书,
张三丰虽贵为内家拳鼻祖,但关于太极拳的论著,实为不多,后继传人在传承上也无明晰的传承顺序和传承人一代一代的记载,现在有些人说太极拳是张三丰祖师所创,但又拿不出真正的有说服力文字史料,只是拿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蒋发来说事,但对于蒋发这个对太极拳有贡献的先师,在各门派及各种说法上,也不尽同。有的说蒋发传给了赵堡镇的和兆元和陈家沟的陈王庭,虽有说法而没有证据来证明,
还有一种说法,是蒋发在陈继禹处和陈王庭结交认识的,而且在不认识之前,曾交过手,而蒋发败于陈王庭而逃离。那一种说法对呢?我比较相信后一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我也不敢说全,但有一条在陈氏家传,16世陈鑫所著拳书中,有一张照片,是陈王庭与蒋发二人的绘图,陈王庭坐着而蒋发站在陈王庭身后,这张图应该是在陈王庭和蒋发活着时画的,这张图说明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陈王庭尊与蒋发,
按陈氏家传的说法,陈王庭与蒋发二人在陈际禹处认识后,相交甚欢,亲如兄弟,在离开陈际禹部时,雨人即结伴到陈家沟,因两人都好武术没事时谈拳论脚,平时蒋发就在陈家,打个杂做些活。因蒋发与阵容王庭关系密切,儿孙们也不敢欺事,而都把蒋发当成长辈一样尊敬,而蒋发死后也就被陈家后人埋在陈家坟地,而不是赵堡。那太极拳究竟是谁创的,我认为,陈王庭所著的有关太极拳长短句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陈王庭在当时的部队,是一个武官,因混的不好,而落魄回家。闲着无事,没事找事干,拳经总歌长短句: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魔,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些下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既还,骄论无用,认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
常说耳,不弹冠。笑刹那万户诸候,竟竟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之下贪,参透机关时,识彼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恒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收不求,那菅它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通过陈王庭的长短句,写出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在仕途上,混的不很得志,很无耐,没办法,落魄回家,只落得黄庭一卷,黄庭是什么?是道家的养生学术,及现在的说法,气功的修练,道家理论的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