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时期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化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建成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840-1949)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其中有: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集团和派别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矛盾。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的矛盾。这两大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于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建设,1956年到1966年这十年是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1978年以来,它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完成第三次代表大会改造(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所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49年到1956年。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时期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化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一切工作的灯塔。离开了它,我们就要犯右的或“左”的错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期是“一变三变”“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即解决所有制问题,扩大国有制,新建、改建、扩建国有企业;通过公私合营,把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有企业,从而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其中,“统一”,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革”,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