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把这一天定为“禁烟节”,规定各家不能举火,只能在宫中晚上点火燃烛,再将火种传到贵戚之家关于“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其实是沿袭了远古时期的改火旧习而来,同时寒食节也是祭祀先祖的日子,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两千余年来,在后世的发展中又逐渐增加了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关于“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其实是沿袭了远古时期的改火旧习而来,寒食节由来,寒食节又叫禁火节,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其实是沿袭了远古时期的改火旧习而来。华夏大地每到初春,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雷电的到来也易引起山火。所以远古时期的人们,要在这个季节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至今已有超过2600年的历史。寒食节是夏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二日。逢寒食节当日要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此而得名,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同时寒食节也是祭祀先祖的日子,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两千余年来,在后世的发展中又逐渐增加了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又叫禁火节,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传说晋文公重耳蒙难流亡十九年,介子推跟随历尽艰辛,并从自己腿上剜肉为重耳充饥。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封赏所有于患难时跟随他的人,唯独把介子推遗忘了。后来发觉此事,悔之不及。然介子推却不愿封官,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亲自到绵山寻找,介子推拒不出山。晋文公想以放火烧山逼他出来接受封赏,哪知火烧三日,介子推抱树被火烧死。晋文公百感交集,为了纪念他,便下令在每年的这一天里禁止烧火做饭,只可吃冷食。唐卢象写了一首《咏寒食》的诗,诗云:“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汉代把这一天定为“禁烟节”,规定各家不能举火,只能在宫中晚上点火燃烛,再将火种传到贵戚之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