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无论在什么情境下,李贺写诗,都在苦心孤诣追求创新,绝不落入前人窠臼。人口大省数河南,全国第一超亿员,送葬是在黄昏进行,一行人迎着雨,抬棺走在细长的山路上,通往深山的道路两旁种满栎树,河南省居中原处,河南县居青黄南,黄河九弯第一弯,河南蒙古自治县。
1、知道有“河南省”,据说还有个“河南县”,河南县在哪里?
中国有个河南省,青海有个河南县。河南省居中原处,河南县居青黄南,黄河九弯第一弯,河南蒙古自治县。黄河中游河南省,小浪大坝此处建,人口大省数河南,全国第一超亿员。河南小县人口少,只有区区四五万,莫要小看河南县,青藏最美大草原。风光雄奇又壮美,大河湖泊山水连,险峻黄河大峡谷,适宜旅游加探险。省县皆居黄河南,黄河哺育恩无边,
2、诗鬼李贺到底“鬼”在哪里?
一个诗人死后,为了论证他是仙是鬼,中国文坛各路高手隔空吵了一千多年。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他们争吵的对象,是仅活了27岁的传奇性诗人李贺。左边的人说李贺是鬼才,太白(李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宋祁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钱易右边的人说李贺不是鬼,是仙,至少也是鬼仙。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李家自古两诗仙,太白长吉相后先,——姚勉说到最后,没打起来。因为大家其实都喜欢李贺的诗,都不愿看到他的诗名被埋没,从晚唐的李商隐开始,千余年来,学李贺的诗人络绎不绝,代有人出。到了元朝,更是达到极盛,无论大诗人还是小文人,都以学习李贺诗为荣,
明清以后,徐文长、龚自珍等大牛,也都深受李贺诗风影响。李贺的诗被命名为“长吉体”,学习李贺的这一派,被称为“长吉诗派”,这都成注册商标了。南宋大诗人陆游说,曹植、李白、李贺这三个人,“落笔妙古今,冠冕百世”,岂一个牛字了得!李贺画像1李贺这么牛,到底是什么来头?陆游说李贺出身贵族,是皇族王孙。李贺在世时,也经常说自己是“唐诸王孙”,
见人打招呼,他总是自称“陇西李贺”。这个身份当然是真的,李贺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问题是,传到李贺这一代,皇族血脉已经十分疏淡了,李贺空顶着一个高贵的族望,实际上是一介布衣寒士。他自小理想远大,想要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在诗中,他常把自己称为“剑侠”“壮士”,也常把自己比喻为骏马。但实际上,见过李贺的人,都说他一点儿也不壮,一点儿也不俊,
根据描述,李贺长相奇特,身材细瘦,长长的指甲,大大的鼻子,两道眉毛很粗,还连在一起,头发未老已白。他还多愁,多病,尽管他内心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但年纪轻轻,表现出来却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在当时,没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貌丑体弱的少年,将会改写唐诗的格局,除了他的母亲。李贺的母亲并不知道她的儿子有多天才,但她知道她的儿子有多拼,
十几岁的时候,李贺每天别着一个破锦囊,骑着一头瘦瘦的毛驴,早出晚归。一路都在苦思冥想好诗句,遇有所得,赶紧记下来,投入锦囊,晚上回来后,再挑灯整理。他母亲看到他回来,锦囊里字条很多,就又气又心疼地说:儿啊,你是要把心都呕出来才罢休吗?李贺也写过自己多年抱病,拼命苦读的情景,“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他喜欢的书堆满案头,最爱的《楚辞》出门也带着,舍不得放下,
“缃缥两行字,蛰虫蠹秋芸。”这是说,自己读书读得两眼昏花了,后来人称赞李贺“天纵奇才,惊迈时辈”,其实啊,这世上真的没有天才。如果有,一定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勤奋淬炼而成,李贺画像2无论是时代还是个人,对李贺来说,他都生得不是时候。他大约出生于公元790年,略显尴尬的中唐时期,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诗歌的盛唐气象就已远去。
进入中唐,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遭受重创之后,整个唐王朝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个突出表现,是唐诗大腕的陨落。这是一份大师逝去年表:761年,王维逝世;762年,李白走了;765年,高适去世;770年,杜甫和岑参相继离去这些支撑盛唐诗坛的巨擘,在李贺出生前二三十年,均已作古,从此再无盛唐,而跟李贺同时代的大诗人,我们可以列举几位的出生年份:751年,孟郊出生;768年,韩愈降生;772年,白居易来了;779年,元稹也来了可以看出,当李贺开始正式写诗的时候,这些比他大十几、甚至二三十岁的诗人们,要么已名满天下,要么即将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