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他们也说不清,只是说对河南人印象怎么不好。我从来没有对河南人有偏见,和不满甚至为他们鸣不平;河南人怎么了招你惹你了,说起对河南人的印象,我想很多人对河南人的都印象不好,究其原因连河南人自己也说不清,看人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而打击整个河南人,评论河南人的是非对错。
1、为什么很多人对河南人评价和印象不好?河南人怎么了?得罪谁了?
说起对河南人的印象,我想很多人对河南人的都印象不好,究其原因连河南人自己也说不清!近十几年来,在媒体的爆炸式炒作、网络舆论的口口相传中,河南人俨然成了“妖魔”的化身,国民中的“贱民”,骗子、无赖、强盗等字眼的代名词,“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防火防盗防河南人”等口号也在整个中国范围内流行,挖苦河南人的“段子”更是四下流传。
这种赤裸裸的地域歧视,让人不禁想问:河南人到底招谁惹谁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本人归纳这几点:1是在民工潮的背景下,很多河南人到外地打工,难免有部分人干些偷鸡摸狗、歪门邪道的事,2是河南人教育水平比较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素质不高,动不动随地吐痰、说脏话,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是河南穷,底子薄基础差难免受人欺负,4是河南的人多资源少,不免会让一些人投机取巧的做些让人不齿的事儿。我2002年在北京打工的时候,由于工作不稳定,经常换工作,每当我到一家公司应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负责人问我是哪里人?当我回答是山东人时他们说山东人印象不错会考虑!如果有河南人去应聘时,他们会说招满了或者是直接说河南人不招!究其原因他们也说不清,只是说对河南人印象怎么不好!我从来没有对河南人有偏见,和不满甚至为他们鸣不平;河南人怎么了招你惹你了?骗你钱了?打你欺负你了?伤害你了?难道其他地方的人就没坏人?山东人、湖南人、广东人、四川人等等都没出过坏人?没出过骗子?没出过杀人犯?没欺负过人?看人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而打击整个河南人,评论河南人的是非对错!所有的错都往河南人头上扣帽子!我希望看到这片文章的朋友,不要再这样随便评价河南人是非对错了!因为他们也不容易跟我们一样有情也有爱!好了我就说到这吧!希望人与人之间相处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埋怨和指责,
2、河南人的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吗?你怎么看?
河南人的祖先不一定来自洪洞大槐树。河南之广大,光靠迁民是不足为凭的,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肯定有以前的老土著河南人。历史上洪洞大槐树移民只是具体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据文献记载,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闪,明朝政府在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先后18次大规模移民于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甘、宁等18个省巿,500多个县,进行了迁民安置。
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河南回迁来多少人,明朝洪武年间移民10次,永乐年移民8次,共计18次。下面我们在来看向河南移民的次数和人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徏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家具,复三年。(《明史》卷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二月,后军都督佥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愿迁居彰德者听,
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七府徏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明大祖实录》卷二二三),1403年“(永乐)元年八月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布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一),可见以上数字,洪洞向河南迁民极少。就我们中牟县而言,据《中牟县志》、《中牟县地名志》记载,
3、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接触过河南人,对河南人的印象如何?
2008年暑假,带着儿子去河南玩,一到郑州火车站,就遇到一个操着河南话的中年妇女,热情地问我们住酒店不,还被她“热情”地拉着去看酒店的情况,七十块钱一晚上,没想到,郑州火车站这些拉客住宿的,热情的和西安简直不一样。2008年暑假,再剩下几天就要开学了,带儿子出去旅游的计划还没有实现,时间不等人,网上查了一下后,马上订了两张郑州的火车票,开始了开封、旅游、洛阳之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