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朋友圈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南阳周庄有一个伯元小学开设的有国学堂,校长姓吴对于国学有一定的理解,类似于周六日家长带着孩子去那个地方学习和做一些互动。当然有关系,这是惠州客家叶氏的老宅,门有“南阳世居”字样,多姓叶,古时叶姓,旺于南阳和下邳,后来增加了辽阳和梅州两个堂口。
1、惠州有很多老房子上都有南阳世居,请问这和南阳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这是惠州客家叶氏的老宅,门有“南阳世居”字样,多姓叶。就算不姓叶,祖先也必来自南阳,客家人来自河洛,非本地土居,祖先都来自中原。所谓河洛,是指黄河流域与洛水流域,大致相当于北起山西济源南到河南汝南正阳一线,东起河南新蔡西至潼关一线,客家人都来自这一地区,南阳地区南下的不在少数,因此至今的客家话还大量保存了古代官话音调。
比如唐诗宋词,今天读来许多字不合平仄,甚至不押韵,但只要用客家话一读,肯定就是合韵合律的,西晋覆亡时为避北方游牧民族屠杀,大量“衣冠南渡”,许多中原族群来了南方。那个时期史称“五胡乱华”,北方各族你争我夺,对待人象对待牲口一样,称异族人为“两脚羊”,随意屠杀当饭吃,直到鲜卑族建立北朝后才相对稳定。客家人大部分是这一时期迁进福建,
五代十国时为避战乱中原各族群第二次大批南迁,福建客家也再次迁徙进入江西,少部分进入广东境内。元蒙灭南宋偏安时,又一次出现人口大迁徙,客家人继续由闽入赣、由赣入粤,在广东东江流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客家文化圈,至今还有广泛影响。客家人首迁入闽,再迁入赣,三迁入粤,历尽千辛万苦,古时叶姓,旺于南阳和下邳,后来增加了辽阳和梅州两个堂口。
2、南阳有没有国学堂?若有在什么位置?
应该是近几年吧,国学二字开始火热起来并且关注度持续上升,不光光是大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出了国学堂,高中大学的国学堂基本上都是《四书五经》,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大多是《弟子规》这些古代典籍。之前在朋友圈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南阳周庄有一个伯元小学开设的有国学堂,校长姓吴对于国学有一定的理解,类似于周六日家长带着孩子去那个地方学习和做一些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