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这个地方大剧种,唱响全国,常香玉大师身为河南豫剧院的掌门人她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个年代,我们在工地上施工的吊车上已经装有汽车收录机,空闲时间打开收听时偶尔播放豫剧选段,在场的河南籍民工好像是见到了久旱的甘雨一样,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认真收听,并且很多人激动地跟随收音机唱了起来,那一次使我看到了豫剧在河南人心中真正的分量。
1、河南豫剧院两任院长常香玉李树建对豫剧传播所的贡献你怎么看?
你说的很好,豫剧大师常香玉是德艺双馨的老一辈的艺术大家,她十分热爱自己的戏曲事业,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她钟爱的豫剧发展上。豫剧这个地方大剧种,唱响全国,常香玉大师身为河南豫剧院的掌门人她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豫剧在全国的传播起了决定性的带头作用。她的创举是不能比似的,李树建老师是新的豫剧院的掌门人,在新的时期,豫剧还办的红红火火,李树建老师的功绩是值得称颂的。
2、豫剧在河南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谢谢,2000年代初,那时人们手中的传媒工具很少,有收音机的不多,有手机的更是寥寥无几,有手机的也只是只有通话功能,有多媒体功能的好像没有,那个年代,我们在工地上施工的吊车上已经装有汽车收录机,空闲时间打开收听时偶尔播放豫剧选段,在场的河南籍民工好像是见到了久旱的甘雨一样,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认真收听,并且很多人激动地跟随收音机唱了起来,那一次使我看到了豫剧在河南人心中真正的分量。
3、河南豫剧有几个门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谁?
豫剧以前是按照地域分的,一般分为四个流派,分别为: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还有一种说法是五个流派,再加上一个高调。但是题主问的应该不是这个吧,因为到了后来,大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豫剧的地域流派逐渐融合,开始以演员划分流派,根据一般的分法,豫剧现在的流派,基本上有十三个,分别是陈派、常派、崔派、马派、阎派、桑派、张派、唐派1、唐派2、王派、高派、牛派、刘派。
陈派的代表人物是陈素真,风格飘逸秀美、精俏鲜活,常派的代表人物是常香玉,风格跌宕起伏、行云流水。崔派的代表人物是崔兰田,风格哀怨凄苦、苍凉低沉,马派的代表人物是马金凤,风格珠玑挥洒、一气呵成。阎派的代表人物是阎立品,风格蕴藉隽永、旖旎妩媚,桑派的代表人物是桑振君,风格玲珑剔透、韵味十足。张派的代表人物是张岫云,风格朴实无华、底蕴十足,
唐派1的代表人物是唐玉成,风格苍凉悲壮、板正腔平。唐派2的代表人物是唐喜成,风格铿锵有力、张弛有度,王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素君,风格风流潇洒、腔柔韵甜。高派的代表人物是高兴旺,风格抑扬顿挫、高低分明,牛派的代表人物是牛得草,风格寓庄于谐、传神写意。刘派的代表人物是刘忠河,风格古朴豪放、自成一格,正是因为这么多艺术家们,风格迥异,这才会形成这么多流派,这些流派为促进豫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你见过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戏哪些名家名角们,印象如何?
早些年是见过不少的,不过由于我性格的原因,很少与名家直接交流,有过深入接触的也就王红丽、杨国民、贾文龙等几个,关于戏曲的追星,我想起曾经有个戏迷的一段话:他说早先很喜欢王素君老师,刚见王老师的时候很激动,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见过多次后,他已经看淡了,我遇见他那次,他一早就进了剧场,但是却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用他的话说是,这样不容易遇见“熟人”,好安静地看戏,
记得我一开始见到演员时,也是激动得很,想上去跟明星套近乎,却不知道说什么,记得那会我会找他们签名,或者和他们合影留念,再说上几句,很喜欢他们的戏!也就如此而已,不过为了避免文不对题,我还是简单说下我对那三人的印象吧。1.王红丽,前后见过有三次,最近一次是在去年,一个桌子上吃过饭,对她的印象,就是她对学生很热心,好像不止是她,记得当初在学校时,见到的演员知道我们是学生后,对我们都很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