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鬼子的陆军兵力变化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搞了三次裁军,到1925年经过“宇桓裁军”后精简为17个师团,总兵力只有25万人(日军师团非战时状态下编制12000人)。从1943年起,日本军队的物资短缺,特别是粮食,药品,弹药和军备,主要是由于潜艇截获物资和日本航运的损失,日本航运因日本帝国海军的长期竞争而恶化。
1、太平洋战争日本多少兵力?
在最初的太平洋战争,也就是在1941年,日本帝国陆军的兵力包含51个师,其中大部分(27个师)分别进驻中国战区。由于担心苏联可能发动袭击,另有13个师在中国东北地区为防守苏联与苏联边界,从1942年起,部队被派往香港(第23集团军),菲律宾(第14集团军),泰国(第15集团军),缅甸(第15集团军),荷兰东印度群岛(第16集团军)和马来亚(第25集团军)。
而到1945年,日本帝国军队中有550万人,从1943年起,日本军队的物资短缺,特别是粮食,药品,弹药和军备,主要是由于潜艇截获物资和日本航运的损失,日本航运因日本帝国海军的长期竞争而恶化。因疾病或饥饿导致死亡的陆军人数占到了全部军事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这还是实际进入作战序列的军队,如果从日本动员的军队数量来看的话,那么日军动员人数将近1000万。
所以说150万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夸张,而且你对这个数字感到惊讶说明你对二战各国的伤亡数字都没有一个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150万很多吗?一点都不多,我们来看看统计数据:在二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67%,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3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主要参战国军人伤亡:苏军: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87,500人、伤病264,900人、失踪39,300人,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870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德国军队: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531.8万人(包括死亡的459,000名俘虏):对苏作战死亡418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不含死亡的俘虏):意大利150,000人、西欧495,000人、非洲16,000人、巴尔干103,000人等等,
2、日本最鼎盛的时刻有多少部队?
看看鬼子的陆军兵力变化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搞了三次裁军,到1925年经过“宇桓裁军”后精简为17个师团,总兵力只有25万人(日军师团非战时状态下编制12000人)。1936年日本军部制订《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准备全面侵华,拟在1942年之前扩军到40个师团,“七七事变”爆发时日军的扩充刚刚开始,常设师团完成战争动员后有51万人,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大本营不断编组新的师团投入战场,到1937年底已有24个师团在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秋季,这个数字增加到51个师团,1943年达到70个师团,1944年底达到99个师团,而到了日本投降之前,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拼凑出来的师团总数达到168个师团,这是日本军队的数量峰值。
不过这是充满矛盾的军队状态,虽然日军在兵力上达到了最高纪录,兵员质量却严重下降,因为1937年开战时的现役士兵、预备役士兵、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按顺序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产生了200多万死鬼和差不多同等数量的伤残,因此到战争末期貌似兵力庞大,其实是个老弱病残的大杂烩,算不上日军最“鼎盛”的时期了,日本电影《最长的一天》中,穷途末路的日本军部仍然不想投降,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叫嚣还有600多万军队,一定要和同盟国“决一死战”,那么这600多万人都在哪呢?还真别说,如果仅仅数人头的话,是可以凑够的,我们来扒一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