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长安是首都,洛阳是陪都;这是唐朝时期的两京制,只是中间有个武周政权在洛阳,唐未朱温劫持皇帝至洛阳后不久唐朝亡国。
1、唐朝的中心是在西安还是洛阳?
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现如今也没谁把自家故人葬到别家地盘上吧!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西安明德门遗址五个门道,大明宫丹凤门五个门道,吹上天的应天门三个门道,明德门东南有天坛遗址,洛阳有天坛地坛社稷坛宗庙吗?唐宗庙遗址在现西安碑林北边。
2、你如何评价洛阳在唐朝时的历史地位?
长安是首都,洛阳是陪都;这是唐朝时期的两京制,为何历朝历代都要设置多个首都或陪都呢?其实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传统等一系列的考虑。中国是领土大国,幅员辽阔,为便于管理很多朝代会采用“两京制”,能够有效辐射到更广大的地区,另外古时候很多城市因为地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经济文化发达,也会被定为陪都,比如洛阳。
唐太宗时期的遂褚良的奏折中称:天下譬犹一身:两京,心腹也;州县,四支也;四夷,身外之物也,洛阳作为两京之一,所以自然是大唐的心腹之地。据一些史料记载:东都洛阳帑藏储粟,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衍,地当六合之中,人悦四方之会,西都长安府库及仓,庶事空缺,皆藉洛京。从此可以看出洛阳在经济上要比长安还要好得多,西安的农耕条件次于洛阳,而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商贸繁华也非西安偏处关西所能比拟的,
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从唐高宗到唐玄宗将近80年唐朝繁盛时间段内,洛阳作为唐朝中央政府行政地长达48年之久,所以盛唐时期东都洛阳的政治地位不言而喻,安史之乱之后,长安改为上都,制度上就高于其余都城,成为唯一的国都,而洛阳地位就降为陪都。总的来讲,唐朝时期洛阳和长安的政治地位平分秋色,而经济上洛阳则比长安繁荣,
3、唐朝是哪一年迁都洛阳的?
好好看看中国通史吧,别信那些动不动拿二十四史或新旧唐书说事的人,那些人是拿个棒槌当针用的坏种。唐朝自始至终没有迁都,都在长安,只是中间有个武周政权在洛阳,唐未朱温劫持皇帝至洛阳后不久唐朝亡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发行的《中国通史》中,在唐代一章,专门有二十页介绍唐长安城的盛世华庭,在唐朝,没有那个城市能和长安相提并论,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独一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