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武清区 > 书法字帖行书,什么行书字帖好

书法字帖行书,什么行书字帖好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04 16:38:30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行书字帖好

这个不好确定。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喜好不同,因此所喜欢的字帖也不同。我的建议是:去淘宝搜索[行书字帖]四个字,能找到相当多的字帖书籍,从中自己选择订购即可。
正楷字帖,可以选择顾家麟的,行书则选择黄若舟的。这两位大师的书写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当你慢慢练习后,你就能够体会到的。

什么行书字帖好

2,中国行书字帖有哪些

1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 2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唐 颜真卿3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宋 苏轼 4 第四行书——《伯远帖》 晋代 王珣 5 第五行书——《韭花帖》 杨凝式 字景度,号虚白, 唐末五代时期6 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唐.柳公权 7 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唐代 欧阳询 8 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北宋书法家米芾 9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宋黄庭坚 10 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李建中 北宋书法家。

中国行书字帖有哪些

3,行书字帖有哪些

是毛笔的,还是硬笔的--- 1,毛笔的,就先找《中国书法》《书法艺术》或《中国书法史》--这样的具有概括性的读物,能有宏观的认识……历史上大家也有公论,或者网上找找-- 2,硬笔的--这个就看个人的喜好了,是找合乎规范的,大众容易接受的--就去书店找,或网上找--这个不难,要是找有个性的--找个就要费一点劲了,如建议找《全国硬笔书法大展作品集》搞了几届了,里面有写的好的字,看看就知道了,但字帖可是不太好找,因为不大众化,也是因为作者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但可以试着努力找找……

行书字帖有哪些

4,常用字行书字帖有哪些

常用字行书字帖如下:1、自古一直有个论调就是《集王圣教序》是不二法门。因为古代没有彩印复印,只有刻帖拓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墨迹帖就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学书者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刻帖中寻找范本,而《集王圣教序》又是刻帖中效果最好的,所以古这种情况下古人一直推崇集王圣教序。2、王羲之的《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寒食诗》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练书法还是要从古法入手,根正才能结出正果。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书写规则是一样的。现在的硬笔书法家也是精通毛笔书法的。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一方面行书的出现是为了 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另一方面相对于草书难以辨认,行书更显灵动和优美。庞中华的字是建立在深厚的基本功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然是风格自然会出现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的现象。他的字笔画技巧明显,有利于初学者学习练习。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行书

5,毛笔书法行书入门都有哪些风格不同的行书字帖 我想要秀丽又挺

兰亭序是行书之最高境界,唐太宗称其尽善尽美。岂能作为入门之用!初学宜从唐宋元入手,可先习赵孟覜 高峰和尚行状,再习孙谏之 文赋,再习孙过庭 书谱,如此二三年后,小有长进,方可战战惊惊顶礼膜拜地临习兰亭序。如不得要领,须退回上一步。书圣之书,登峰造极,不可逾越,唯其最高,故不可直达。老夫习书三十载,深晓其理。年轻人切记。
技法训练可以参看陈振濂的《中国书法的167个训练》,多读帖。草书入门字帖有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和大量手札。行书入门字帖有《集王圣教序》、王羲之手札、赵孟頫手札等。技法之外的功夫,看个人的阅历、悟性和修养了。

6,开始练习行书书法哪个字帖比较好

推荐四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ping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天下第四行书——《圣教序》《圣教序》全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圣教序》为唐朝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行书字而成,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是因为是由当时存世的王羲之真迹中直接摹写上石,所以历代书家倍加推崇。其书法高雅遒劲,笔势流畅,气韵生动,是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我认为你最好用《圣教序》来练行书。

7,推荐几本练行书的字帖再对练行书提一些建议

《怀集圣教序》、赵爷行书千字文;四字真言:好好临帖
我也一直在找 可是就是没有人回答
推荐一个书法家:顾仲安。楷行草皆精通。另外,练好行书,首先要写好楷书,这可以锻炼你写字的耐性,不会轻易放弃。当然,书法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短期内自然难透,但要把字写漂亮,还是可行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坚持最重要,字体大体上都有相似之处,关键还在于学习的人怎么去做,这些都是长期需要做到的。至于技巧方面,本人建议,以临为主。所谓临,就是拿着一张纸在旁边对着字帖上的写。不要过多的按在字帖上面描摹,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慢,尽量先做到形似,不要急,当你掌握了这个字的笔法时,就可以在形似的前提下加快书写了。也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特别是一些字写的漂亮的老师。祝你好运。

8,书法字帖的行书体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9,书法字体的行书字体

《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 书法字体分类 书法字体代表作 书法家 参考年代 篆 书 泰山刻石 李斯 秦公元前219年 隶 书 褒斜道刻石 佚名 汉公元63年 草 书 草书状 索靖 晋公元239—303年 楷 书 宣示表 钟繇 三 国公元151—230年 行 书 兰亭序 王羲之 东晋公元303—361年 燕书岳阳楼记帖马永安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字体对照表 书 体 点 画 结 构 取 势 运 笔 起 笔 收 笔 折 笔 篆书体 没变化 正 右上 没变化 藏锋 回锋 不停 楷书体 有变化 正 右上 有变化 藏锋 回锋 停顿 隶书体 有变化 正 右上 有变化 藏锋 回锋 停顿 行书体 有变化 变 变化 有变化 变化 变化 不停 草书体没变化变变化有变化变化变化不停燕书体  有变化  变  变化  有变化  露锋  出锋  不停

10,硬笔书法行书入门字帖

原发布者:漂弯X3842钢笔行书的特征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同楷书相比,行书具
1.选贴 既然小时候练过一段时间,那就先不要纠结楷书了,直接上行书,比较实用,楷书进步慢。 字帖比较好的就庞中华和司马彦的,初学不太建议庞中华,隶书的味道比较重,开始不好练,里面还有好多“庞体”特色笔画,比较不好适应。等你练一段时间再去吸收吧。 2.练 尽量买没有附白纸的那种书式的字帖,实在没有也没关系。主要是坚持,摹一边,临三遍,一个暑假足以练得让人羡慕的字。 加油
现在市场上很多的入门字帖其实根本谈不上入门,其一是因为不够详细,虽然书名为入门,但一般初学者学了,效果并不是很大。其二,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去临行书,事实上写出来的字也是没有法度的。所以学习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 所以个人建议,还是静下心来从楷学起。等到有了楷书基础再花时间去研习行书,那时候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行书会突飞猛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我,或者给我私信,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能帮到你。
文章TAG:书法字帖行书书法字帖行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