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到植树节,学校都带领学生去种树。埃及为了改善环境,从1980年起组织了“萨达特植树营”,在全国有计划地开展植树活动,由于中国民间有在清明节植树插柳的习俗,所以凌道扬等林学家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16年4月6日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
小时候每次到植树节,学校都带领学生去种树。在农村嘛,不可能种在别人的山上,那样别人也不准,更容易被破坏,只能去林场,其实城里也一样,不可能随便找个地方就种,那样没有意义了!现在人们意识到绿色对我们很重要了,我们也会更加爱护,思想素质也提高了。城里种树基本上很少地方,城市的树木都由供应商在城郊种植一定年龄再移植过去的,
如果真爱护环保,就从身边做起,帮助环卫工人修剪树枝,爱护绿化带。如果要带动小孩子去种树,从小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去公园,植物园,花卉市场,有些城市的植物园还可以自己认领种植,自己种的树挂上自己的名字,定期去护养,工作人员也会帮忙,随着自己种植的树木一年年的成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有幸福感,这种地方要去问当地的植物园,
2、今天是第42个植树节,植树节有哪些历史?
世界上在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美国著名农学家莫尔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尔顿建议,把4月的第3个星期三定为该州的植树节。而我们中国的植树节要追溯到民国4年(1915年),参与制定《中华民国森林法》的著名林学家凌道扬,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的林业现状,便开始实践他所提出的《森林救国论》,致力于森林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
凌道扬连同韩安及裴义理(JosephBailie)等林学家,上书当时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向农商总长张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国推行植树节。由于中国民间有在清明节植树插柳的习俗,所以凌道扬等林学家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
1916年4月6日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这项活动每年照例举行,持续多年,但以后渐渐流于形式。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之后,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呈请行政院,鉴于国父孙中山生前积极倡导国家造林运动以改善民生,因此,明订每年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当天)为植树节(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称该日为“国父逝世纪念日”),并在行政院院会中通过《植树节举行造林运动办法》,通令全国实施,
3、马上就是3.12植树节了,植树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你可知道,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不同的是许多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植树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趣的习俗,日本的植树节是从1922年开始的。为了使植树造林工作卓有成效,日本长野县南相木村政府规定了一项特别制度;凡新婚夫妇都要在指定地点营建新婚林,每对新婚夫妇都要种上五至六棵树,
坦桑尼亚不少地方居民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谁家生了小孩就把胎盘埋在自己家门不远的地方,然后栽上一棵树,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象树一样茁壮成长。因此,如果你看见这家门口有几棵树,就知道这家有几个孩子,人们把这种树称为“添口植树”。波兰的一些地方,人们喜欢绿色的树木,在那里谁家生了小孩,就要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三种树以示纪念而称之为“家庭树”,
菲律宾总统发布规定:凡十岁以上的国民,在连续五年内,平均每月至少栽一棵树。这项法令称之为植树法,埃及为了改善环境,从1980年起组织了“萨达特植树营”,在全国有计划地开展植树活动,芬兰有绿色金库之称,芬兰从议会议员到每一个公民,都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政府还采取有力措施,从经济上和技术上帮助农户造林。印度的阿默达巴德市为了美化城市,宣布一项规定;凡新建住房,至少要在房屋周围种五棵树,否则不能获得竣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