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和平区 >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二院副院长,四川最好的建筑设计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二院副院长,四川最好的建筑设计院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26 17:20:50 编辑:天津生活 手机版

1,四川最好的建筑设计院

四川省最好的设计院当然是西南院了,毫无疑问。你说那个西南院排74名我也看过,那压根不是什么排名。自己检索一下“中国十大建筑设计院”,西南院在每一年度都是前十名。下面这个是===================================================== 2012年RCC十大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2011年RCC十大建筑设计院”具体名单如下(按公司名称首字汉语拼音排序):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四川最好的建筑设计院

2,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公司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AGD,始建于1952年,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大型骨干科技型企业,第一批进入国际建筑市场并较早获得对外经营权的设计企业...投票 10.0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ECADI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于1952年,其以工程设计咨询为核心,为城镇建设提供高品质综合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供应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票 9.63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较早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国内著名设计企业,承建过国家大剧院/东方广场等工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票 9.54中建西南院CSWADI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于1950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国内较早的大型甲级建筑设计院,中西部较大的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票 9.25中南建筑设计院CSADI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较早组建的综合性建筑设计院,曾成功打造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等知名建筑,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投票 9.16同济设计TJAD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TJAD,成立于1958年,全国知名大型设计咨询集团,拥有强大的工程设计及技术咨询实力,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投票 9.07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2年,知名建筑设计机构,西北地区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甲级建筑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票 8.68天津市建筑设计院TADI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立于1952年,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专业从事建筑设计/工程景观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等业务,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投票 8.49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3年,知名建筑设计院,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系统工程设计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票 8.310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立于1953年,专注于为城市建设和开发领域提供专业服务的大型建筑设计咨询机构,行业知名设计研究院...投票 8.0

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公司

3,天津市规划局的领导介绍

天津市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严定中严定中,男,汉族,1960年2月生,浙江金华人,天津大学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水电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房建办团总支副书记,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三所所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副主任,天津市发展海河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海河综合开发工程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天津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战秋艳战秋艳,女,汉族,1956年9月生,山东宁津人,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测绘院团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组织部(人事处)副部长(副处长)、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天津市规划局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天津市规划局常务副局长:李春梅李春梅,女,汉族,1958年2月生,河北高阳人,大学学历,硕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建设管理处处长助理、副处长,天津市和平区规划土地管理处处长,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助理、规划建设管理处处长,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天津市规划局党委委员、常委、常务副局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常务副局长、党组成员。天津市规划局纪检组组长:曹慧泉曹慧泉,男,汉族,1953年9月生,河北沧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文化,高级政工师,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客车厂组干科干事、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天津市公用局机修厂铸件分厂党总支副书记,天津市公用局干部处干部、组织部干部、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处长、人事教育处处长、组织部部长、党委常委,天津市燃气集团党委副书记,天津市委规划建设工委组织处处长、干部处处长、副巡视员、工委委员,天津市委城乡规划建设交通工委副巡视员,现任天津市纪委驻市规划局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鲁承斌鲁承斌,男,汉族,1962年2月生,江苏海门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工程师,198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业务处副科长、处长助理、副处长,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综合业务管理处处长兼信息中心主任,天津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业务处处长兼信息中心主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郭凤平郭凤平,男,汉族,1967年2月生,安徽巢湖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二所助工、滨海分院院长、生产经营处副处长、处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天津市规划委员会秘书处处长兼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综合规划处处长、用地管理处处长,天津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用地管理处处长,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郑嘉轩郑嘉轩,男,汉族,1963年5月生,天津市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学士,正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详规三室副主任,总体规划室见习副主任兼总体室郊县总体规划科科长,天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见习副院长,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规划管理处副处长、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处长,天津市规划局总建筑师,副局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磊沈磊,男,汉族,1964年6月生,浙江温岭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200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台州市城乡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台州市规划建设局总规划师,期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进修一年,是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毕业后,任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副局长、总规划师,宁波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规划师,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霍兵霍兵,男,汉族,1963年10月生,河北张家口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总体规划所主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总工程师助理、副总工程师、规划院总规划师,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总建筑师,天津市规划局总建筑师、总规划师,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常委。现任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兼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局长。  天津市规划局总建筑师:秦川秦川,男,汉族,1968年8月生,河南扶沟人,大学学历,工学学士,正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副所长,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规划管理处处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总建筑师。天津市规划局副巡视员:诸铭诸铭,男, 汉族,1960年2月生,上海市人,大学学历,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1988年12月入党,1980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二所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广州分院院长、院生产经营处处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天津市规划局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巡视员兼天津市规划展览馆馆长。天津市规划局副巡视员:刘荣刘荣,女,汉族,1965年1月生,天津市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主任工程师,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总工程师助理(副处级)兼规划院工程所主任工程师,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政工程规划管理处处长,天津市规划局市政基础设施处处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巡视员。天津市规划局副巡视员:侯学钢侯学钢,男,汉族,1970年9月生,湖南醴陵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副教授,200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6月参加工作。曾任湖南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城市规划系主任、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湖南省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党组副书记,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巡视员。

天津市规划局的领导介绍

4,请高手全面介绍一下两弹一星资料

  (一)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一院首任院长。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年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下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第一分院院长。  1964年12月任七机部副部长,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曾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二) 孙家栋  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8年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历任一部研究室主任、部副主任,1967年调五院,历任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和航空航天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  长期从事火箭、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在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型号总体设计工作中任总体主任设计师;参加领导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担任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等多种型号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三) 任新民  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第十一、十二大代表。  1956年8月调入国防部五院参加筹建工作,历任国防部五院总体室主任及一分院第三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研究所所长,七机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高级技术顾问。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型号发动机的研制;组织领导了多种型号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研制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四)屠守锷  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共十二大候补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7年2月调入国防部五院,历任强度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七机部及航天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兼一院科技委主任,高级技术顾问。先后担任多个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了若干重要型号研制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参与了我国火箭技术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和制定发展规划。  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五)黄纬禄  导弹总体和自动控制技术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年调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历任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十二所所长,一院、二院副院长,航天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高级技术顾问。曾担任多个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多种型号控制系统试制及改型设计,解决研制中的重大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固体火箭。  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六)姚桐斌  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58年1月调入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历任材料研究室主任、六所所长,七○三所首任所长。  曾组织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并按“材料要先行”的要求,领导组织解决了航天新材料、新工艺的重大关键技术,对型号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1968年6月不幸去世。1983年国家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背面按照雕刻师意见,压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9 9 18 999AU”字样,是唯一没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的。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为了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研制“两弹一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业者的光辉榜样。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他们!  “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正气的史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跃,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一、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1992年逝世。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了氢弹.  二、钱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1968年以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逝世。  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负责与组织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设备的研制。负责领导探空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获得丰富的试验资料。参与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1965年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组织并提出预研课题,为人造卫星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机构,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同时为回收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196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三、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逝世。  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1962年组织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并按 “材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在此前后的4年中,他除向国内各兄弟单位提出大量研究课题外,在所内开展的研究课题500多项。领导和指导锰基钎料合金的研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研制成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老式焊接结构。主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和液体火箭焊接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的研究,并应用到型号的研制工作上,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他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为科研人员培养和作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5,武汉大学有哪些杰出校友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全性 1925.4.11 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980年当选  杨弘远 1933.9.26 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1991年当选  卓仁禧 1931.2.12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997年当选  李德仁 1939.12.31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鉴衡 1925.1.3 国内外著名泥沙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5年当选   张蔚榛 1923.10.5 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7年当选  宁津生 1932.10.22 著名大地测量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5年当选  刘经南 1943 .7.1 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9年当选  张祖勋 1937.6.5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茆 智 1932.9.20 著名农田水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2003年当选  朱英国 1939.11.1 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院士 2005年当选  【著名社会科学家】  韩德培: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谭崇台: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马克昌: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刑法学家   彭斐章: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图书馆学家   陶德麟: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李 龙: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冯天瑜: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学家   刘纲纪: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杨小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后留学海外,在业界饱受好评,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但是在04年不幸辞世,享年五十六岁。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李浩培:(1906—1997) 中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上海市人。1928年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1936—1939年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比较民法。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  【各界名人】  各级人大代表名录 (以姓氏笔画为序)  职 务 姓 名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郭生练 顾海良 彭富春   第十届湖北省人大常委 伍新木 伍欣星 黄仁涛   第十届湖北省人大代表 边馥苓 孙云莲 刘经南 辜胜阻  各级政协委员名录    职 务 姓 名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少阶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辜胜阻 王长德 张俐娜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王少阶 郭生练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副秘书长 陈 锋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常委 毛宗福 王祥三 吕应堂 李仁真 汪存信 陈 锋 杨占秋 段亚辉 柯亨玉   各级政府部门任职情况    政府部门名称 职 务 姓 名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 郭生练   湖北省司法厅 副厅长 李仁真  武汉市市政府 市长 阮成发  各民主党派成员任职情况  党 派 职 务 姓 名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中央委员、省委常委、市委副主委 彭富春  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北省委常委 毛宗福  民革湖北省委顾问 马卫之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主委 郭生练  民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张俐娜  民盟湖北省委常委 段亚辉  民盟湖北省常委 孟运莲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 李崇淮  民建中央副主席、湖北省委主委 王少阶  民建中央委员 陈允平  民建省委常委 王祥三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常委 李 斐  民进湖北省委常委 汪存信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王长德  农工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杨占秋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湖北省委副主委 黄介生   九三学社 九三湖北省委副主委 黄仁涛  九三湖北省委副主委 陈 锋  九三湖北省委常委 徐礼华  九三湖北省委常委 杨 菁   其 他 任 职 情 况  有关部门名称 职 务 姓 名   工商联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辜胜阻  共青团中央 书记处书记 卢雍政  共青团中央 书记处书记 汪鸿雁  【杰出校友】共5届51人  第五届杰出校友 9人 2007年  胡代光,男,1919年出生,四川省新都县人。1940年——194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以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系副主任、主任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88—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还曾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会长(现任名誉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现任顾问)。  何炼成,男,1928年5月生,湖南浏阳人,1947年底参加地下团组织,195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195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西北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兼任国内20所大学兼职教授,日美德4所大学客座教授。  潘垣,男,1933年8月出生,湖北宜昌人,1951-1953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电机系,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兼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张家铝,男,1938年12月出生,江西赣州人,天体物理学家,1955年——1959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天体物理中心主任。现为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194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77年——198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执教,1992年到厦门大学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都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推委会委员和评委会委员。  熊召政,男,1953年12月出生,湖北英山人,著名作家,1985年—198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现担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兼文学艺术院院长等职务。  张晓刚,男,1954年出生,辽宁鞍山人。1974年──197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历任鞍钢钢铁研究所所长助理,鞍钢科技开发部副部长、部长,鞍钢副总工程师,鞍钢新钢铁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鞍钢总经理助理兼新钢铁公司总经理,鞍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鞍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现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国际钢铁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池莉,女,1957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83年至198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专业作家,现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武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卡里姆·马西莫夫,男,1965年6月出生于哈萨克斯坦,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学习,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现任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  第四届杰出校友 7人 2005年  陈俊勇,男,1937年5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天文大地测量专业,1967年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副主席,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执行局执委,是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现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主任。  陈善广,男,1962年12月出生,湖南祁东人,工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兼任《航天员》和《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主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兼职教授。  陈文蔚,男,1921年出生,1943年毕业于经济系,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48年受聘任教于美国著名文理学院玛瑞塔学院(Marietta)经济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成员。曾获“海外中山学会”授予的“学贯中西” 奖牌、“全美名人传记协会”颁发的美国荣誉金奖章。  方辉煜,男,研究员,1929年1月出生。1952 年毕业于物理系。1957年由防空军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航天事业,主要从事系统总体、系统试验、系统仿真等工作。历任航天二院总体设计部主任、航天二院副院长、二院科技委副主任、总设计师等职务。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航空学报》常务编委、哈工大兼职教授。  林宗坚,男,1943年3月出生,1960年至1996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习工作,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网分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明庥,男, 1932年3月出生,1950年至1953年在森林系就读。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委。  游效曾,男,无机化学家,1934年1月出生。1955年获武汉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组评委,《无机化学评论》国际编委,《中国科学》化学部编委,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主编。  第三届杰出校友 18人 2003年  陈东升,男,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融保险专家。1983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96年获博士学位。  范云六,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家。国际水稻遗传工程委员会委员,亚洲植物技术中国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化系。  付向东,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会员,RNA协会会员、白血病与淋巴癌协会委员、美国生物医学科学RayWu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学系。   江元生,男,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理论有机化学家联合会特别理事。195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雷军,男,金山公司总裁。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李方华,女, 195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名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李京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位被评选为“两院”院士的社会科学专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经济与管理评审组组长。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选派留学苏联,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   李连和,男,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任。曾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科技局局长。1970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系。   李锐,男,中组部原副部长。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研究专家、政治家、作家。历任水利部副部长,电力部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常务副部长,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机械系,1937年赴延安投身革命。   刘家恩,男,生殖医学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单精子注射实验室实终身主任,美国马里兰州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生育医学中心研究室主任。1985年在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刘西尧,男, 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前教育部部长,革命家,政治家。   刘先林,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测专家。1962年8月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   田源,男,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诚通董事长,实业家,期货、物流专家。全国青年常委。 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颜泽贤,男,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系。   于刚,男,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迈康管理学院讲席教授。运筹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张明高,男,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电波传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ITU—R电波传播研究组主席。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张学知,男,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1969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系。   赵耀东,男,曾任台湾经济部部长、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第二届杰出校友 10人 1999年  张培刚,男,经济学家,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柯 俊,男,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方 成,男,漫画艺术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黄孝宗,男,航天科学家,曾任美国航太推进系统公司总工程师,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张效祥,男,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总参58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   陈荣悌,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刘诗白,男,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曾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王梓坤,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董辅礽,男,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邹节明,男,全国优秀企业家和中医药专家,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集团公司研究所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   第一届杰出校友 7人 1997年  黄彰任,男,著名的美籍华人实业家,曾任美国国会顾问、泰国森美实业公司总经理、泰国森美石油公司董事长、新加坡石油公司董事长。1938年毕业于武大土木工程学系。   端木正,男,著名的法学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42年毕业于武大政治学系。   钟期荣,女,著名的法学家,香港树仁学院校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委会委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港事顾问。1944年毕业于武大法律学系。   欧阳予,男,著名的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武大电机学系。   王佛松,男,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毕业于武大化学系。   庹震,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经济日报》副总编。1982年毕业于武大经济学系。   陆长生,男,全国外经贸优秀企业家,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上海公司总经理。1982年毕业于武大中文系。
文章TAG: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二院副院长天津天津市建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