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蛮想不通为何武汉人要跑来苏州的找工作的。苏州最大的特点是劳务中介特别多,羊毛出在羊身上,找工作最好不要找他们,找工作可以去园区人力资源市场或新区人力资源市场找,很多厂直招,当然也有劳务代招的,虽然也是中介,但相对比外面的靠谱点,现在希望找一个工作能兼顾家庭的,质量管理方向的工作。
1、裸辞四个月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前阶段和同学一起聚会,原因是她单位效益不好,打算辞职另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她在本单位已经工作十年了,职位是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经理,以前是产品研发,这些年在单位里转业转去最终做质量管理,有高级工程师证,在本岗位上很优秀,她自己找了一段时间工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原因主要太远了;工资太低了;工作时间不行,不能照顾孩子;要不就是自己不能胜任,
自己困惑了,怎么办?现在希望找一个工作能兼顾家庭的,质量管理方向的工作。最终和她一起探讨工作方向、目标、分析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分析市场大环境以及自己具备的资源等条件,得出以下的结论:明确找工作的方向、工作锚、选择适合自己的,她因为孩子上小学,需要照顾,家庭条件尚可,适当的降低求职标准、要求。选择以事业为重兼顾家庭孩子为主,
一、包装自己,不论从外在还内在一起提升,在求职这段时间内充分了解行业、岗位需求信息,重新修改个人简历,做好求职面试准备。同时她一直想在质量管理方面发展,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拓展知识面,为胜任新工作准备,二、寻找机会和突破口,多渠道找工作、网络、推荐、熟人介绍、猎头等方式最终朋友二个月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虽说工作比预期的低一些。
2、从武汉裸辞来到苏州,找了一周工作,发现与心理预期差别有点大,我该怎么办?
看了很多排位靠前回答实在忍不住了,就让我这个走过几回南,闯过几次北的苏州本地人来吧如果非要从中国一座大城市到另一座大城市去寻求发展而非出差,短期工作的话。我眼中只有深圳,武汉我才去过一次。当你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特别是去市中心的时候往往看到是这座城市最美的一面,武汉小吃真的好多,路上的姑娘也美。大型商业综合体也都有,
那次去是为了采购电子元器件的物料。晚上吃了顿饭就走回酒店了,一路上我会跟苏州比较,繁华程度都差不多。但街道干净程度不如苏州,其实我还是蛮想不通为何武汉人要跑来苏州的找工作的。好在后来遇到了两个武汉的朋友,一个选择在苏州安家立业,另一个混不出来,回武汉了。选择在苏州安家立业的是从事的工作是保险经济人,俗称保险推销员,现在已经做到分总了。
他和我对苏州的看法比较一致:苏州人杰地灵,好山好水,吴侬软语,发展平衡,排名靠前的那些回答有些真的很百度百科。那些数据出来举例几乎没啥意义,首先,的确有很多外企撤资,外企不如之前是事实。但有谁看见说苏州园区不行了吗?没有,产业在不在升级我不知道,但大部分外企还都在而且越来越重注发展除低级加工之外的其他领域。
从就业来说,高学历有经验的十分吃香,稍微往下面点的,到哪里都差不多,苏州的萝卜坑也没那么多。不过,苏州的特点就是发展平衡,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富庶,这是不挣的事实。就像现在常说的,大学毕业5年后,发展最高的往往靠的是家庭,苏州大市范围,吴江,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都各有特色并且都很强。用保险朋友的话说就是苏州市里人过得是小日子,周边市的人都是土豪,
而武汉则不是这样。苏州基本上是一个能留得住人的地方,讲话方式不会吵吵嚷嚷,也没啥恶俗的风俗习惯,喝的也是一口太湖水。普遍都比较文明,街道经过这几年的改造,监督管理都比较干净。但凡只要能混得下去的是不会轻易离开的城市,所以苏州人出去外地工作的很少。最后说个事实,武汉更苏州比显得更年轻,而苏州显得更沉稳,
跟许多城市圈一样,经过这么多年了,该发展起来的城市都已经起来了,也意味着对普通人而言不存在什么遍地是黄金的城市了。我身边最近有一个在北京工作过的小伙子,也选择了落户苏州,选择要去一个地方工作赚钱,最基本不是在网上找什么GDP看看想想,而是切身实地去感受一下,觉得行留下,觉得不行赶快走,苏州GDP的确还行,但苏州远不是只有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