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宝坻区 > 楷书河南怎么写,怎么写好楷书

楷书河南怎么写,怎么写好楷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0 16:11:27 编辑:广东头条 手机版

赵孟頫《妙严寺记》书法高手写楷书平正之中见险绝孙过庭说过。不是写的不整齐,不是写的不工整,而是最忌讳写的太板滞,一般人写楷书为何容易写的板滞呢,因为我们初学书法大多数学的是唐代的碑版楷书,碑版楷书因为是经过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笔用笔的细节会损失。

1、怎么写好楷书?

怎么写好楷书

楷书的提笔、顿笔方法:提笔和顿笔是在运笔过程中的上下运动。提笔指在行笔过程中,笔稍提而不离开纸面的运笔动作,一是为转折的按笔作准备。二是使笔画有变细的效果,在起笔处、收笔处也会用到提笔动作。顿笔指把笔毫往下按的动作,在起笔、转折、收笔时,都会用到顿笔。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楷书中的驻笔和涩笔:在行笔过程中稍有停顿停留的现象称为驻笔。

2、书法高手是怎样写楷书的?

写楷书最忌讳什么呢?不是写的不整齐,不是写的不工整,而是最忌讳写的太板滞,馆阁体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楷书,可为何不招待见呢?就是太呆板,缺少变化,缺少灵动。书法高手写楷书会有节奏感和动感这两天在看启功先生临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就很受启发,启功先生的很多楷书,用笔多少都带有行书的笔意,点画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呼应关系,有的是虚连、有的是笔断意连。

这种用笔我们在赵孟頫的楷书当中也发现存在着,他们强化了这种用笔,而一般人写楷书为何容易写的板滞呢,因为我们初学书法大多数学的是唐代的碑版楷书,碑版楷书因为是经过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笔用笔的细节会损失。很多人临摹唐楷就很容易陷入这种一笔一画的楷书当中,笔画之间缺少联系,给人的感觉就容易板滞,启功先生的楷书,在临摹的时候就“透过刀锋看笔锋”,放弃了单纯地追求形似,更加注重书写时候的笔势,不被古人点画形态所囿,行笔非常的流畅,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书写的状态。

这样写出来的楷书,就会有一种“动感”,能体会到书写时行笔的“节奏感”,赵孟頫《妙严寺记》书法高手写楷书平正之中见险绝孙过庭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初学书法者但求平正,高手是能险绝,但复归平正,也就是于平正之中见险绝,在这一点上,那些书法大家们都是高手。

例如上边的这个“致”,我们平常看到的印刷体就是紫色的那个“致”,规规矩矩的,而再看看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这三大高手的写法,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扛肩非常的大,而且三人似乎是说好的一样,扛肩的角度几乎一致。而在左右两部分的处理上又各具特点,柳楷的“致”左右偏旁上边互相依靠,下半部互相分开,而欧阳询和赵孟頫的处理则是,上半部互相向外,给人一种很有力量感的张力,而下半部则向内靠紧。

3、怎样学习褚遂良楷书《阴符经》?

褚遂良是初唐和盛唐楷法过度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初唐欧阳询、虞世南结合六朝书法成果,触入己意,将楷法逐渐导入规范法度的轨道。盛唐、中晚唐时期,颜真卿、柳公权吸取前代楷书法则,将笔法、结构等综合技巧完全融通,使楷书发展达到巅峰,褚遂良的作品,字形多不大,只有《阴符经》堪称其楷书大字代表作。要写好《阴符经》,重要的是了解其特点:1、线条曲势发挥到极致,这是其秀丽风格的直接原因,

此帖线条富有极强的流动感,生动活泼,曲线虽弯动不软,内含较强筋力。临时要对曲线的刻画要分清主次,运笔要裹锋凝练,力度控制适宜,如果只讲内力,只求流美飞动,会陷入滑软境地。2、运笔时提按顿挫明显,此帖线条的粗细对比较为强烈,如果一味求流动华美,势必格局纤弱,要通过跨度较大的提按顿挫的穿插运用,增强线条的厚度和弹性效果。

4、初学书法练什么体楷书?

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为了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现在再回答一遍,适合初学者的楷书很多,如颜体、欧体、柳体、赵体、王羲之的王体小楷、标准楷体等,至于学哪种体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你如喜欢大气、厚重、含蓄、方正风格就学颜体,你如果喜欢高挑、气质、妍丽风格就学欧体,你如果喜欢清瘦、骨感风格就学柳体,你如果喜欢皮包骨头风格,就学赵喆的瘦金体,还有其它书体就不一一说了。

文章TAG:楷书河南楷书河南怎么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