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宝坻区 > 天津市本科大学生占比,2021全国本科学历占比多少

天津市本科大学生占比,2021全国本科学历占比多少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29 19:05:01 编辑:天津生活 手机版

1,2021全国本科学历占比多少

约为5%。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目前,全国本科学历的总人口数在7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约为5%。2021年全省共有46.05万名,考生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其中本科录取31.18万人,专科录取14.87万人。根据高考要求的录取批次的不同,本科划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部分省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统一录取,不再划分录取批次。这些录取批次同属于一个层次和学历(即本科学历层次)。在高考招生方面,各省录取的批次和分类大同小异,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A、B,艺术类本科三批。部分省市已经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录取,不再划分录取批次。在办学性质方面分为公办本科和民办本科。包括4种类型:公办一本、公办二本、民办二本。本科办学等级(部属、省属、市属)的不同、本科办学体制以及性质(公办、民办)的不同,由办学体制决定的本科学费高低的不同,本科各大学毕业证书“本簿和颜色”的相同与不同等等与本科高校的层次和“学历、文凭”水平的高低无关。

2021全国本科学历占比多少

2,中国本科学历人口占比是多少

本科生仅占总人口的3.4% 。从2019年起,北京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50%,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35%,在我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大专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其中本科以上占比超18%,排名第二位。此外,天津、内蒙古的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相比较而言,广西、西藏、贵州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足10%。这造成了两大现象:首先,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顶尖大高校留京率持续下行;其次,不少中西部地区开出优惠条件吸引高学历毕业生。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时是15%,到2019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51.6%,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国在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例是24%。不过,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高等教育结构是否合理,其次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避免盲目学历“竞赛”:整体学历的提升,一方面带来人口素质的逐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学历提升的盲目性。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继续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会出现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而读完博士,从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出现这种局面,无疑就是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可以看到,目前学历所带来溢价在减弱。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在逐步上涨,相对来说本科生的竞争力在下降。而大城市本来就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必然出现高学历人才更多的现象。人们认为教育是对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从薪酬上看,博士生的薪酬一般比硕士生高,硕士生的薪酬也会比本科生高,这促使了人们追求高学历。但一些目前由博士担任的职位,可能本科生就可以干。

中国本科学历人口占比是多少

3,中国现在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本科生仅占总人口的3.4% ,2019年,北京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50%,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35%,在我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大专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其中本科以上占比超18%,排名第二位。此外,天津、内蒙古的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相比较而言,广西、西藏、贵州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足10%。这造成了两大现象:首先,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顶尖大高校留京率持续下行;其次,不少中西部地区开出优惠条件吸引高学历毕业生。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时是15%,到2019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51.6%,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国在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例是24%。不过,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高等教育结构是否合理,其次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避免盲目学历“竞赛”:整体学历的提升,一方面带来人口素质的逐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学历提升的盲目性。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继续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会出现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而读完博士,从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出现这种局面,无疑就是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可以看到,目前学历所带来溢价在减弱。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在逐步上涨,相对来说本科生的竞争力在下降。而大城市本来就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必然出现高学历人才更多的现象。人们认为教育是对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从薪酬上看,博士生的薪酬一般比硕士生高,硕士生的薪酬也会比本科生高,这促使了人们追求高学历。但一些目前由博士担任的职位,可能本科生就可以干。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大专以上约占15%,这里

中国现在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4,中国本科学历人口占比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省份有1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和广东受教育年限位居前五。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占比由8.93%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和江苏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位居前五;北京有超过四成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这5个省份提升多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广东、辽宁、陕西、江苏、吉林、新疆、海南、内蒙古和湖北13个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超过11年,北京以12.64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榜首,上海和天津分别达到11.81年和11.29年。这三大直辖市位居前三,主要与城镇化率高有关。作为城市经济体,这三地的城镇化率均早已超过80%,三地的教育基础雄厚,因此整体的受教育年限也比较高。三大直辖市之外,东北的辽宁、吉林和中西部的山西、陕西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也比较高。这些地方在计划经济时代,重化工业发展较为突出,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而城镇化又影响了受教育水平。以东北为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时间比较早,东北当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当时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教基础很好,整体受教育水平较高。相比之下,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如浙江和福建,受教育程度年限也比较少。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的城镇化比较晚,加之高教基础比较差,以前很多人受教育年限都比较短,因此整体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受教育程度低,既有过去存量的因素,也有后来增量的因素,即福建的产业结构中,轻纺工业十分突出,这些产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凭要求较低,加上高校资源较为薄弱,因此福建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西部地区尤其是大西南地区的山区比较多,教育发展较为滞后,“普九”工作完成得比较晚,再加上这一地区的城镇化起步较晚,城镇化率较低。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幅度较大的前5个省份为:西藏(1.5)、贵州(1.1)、上海(1.08)、安徽(1.07)和云南(1.06)。广东大学文化人口占比为何不高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 亿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占比由8.93%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和江苏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位居前五。北京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了41.98%,这一占比在全国遥遥领先。一方面,北京不仅城镇化早、城镇化率高,而且高教资源实力也是首屈一指。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北京以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吸引的外来人口主要是以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才为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可称为数字经济、信息经济,这一产业一直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门方向。北京市四经普结果显示,北京在该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高达138.9万人,相当于沪深之和。其中,相当多的从业人员,是来自外地的大学毕业生。另一大强一线城市上海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也到了33.87%,位居全国第二。作为我国城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拥有大量的跨国企业以及上证所等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进而吸引了大量人才。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9届毕业生留在上海工作的比例都超过七成,在全国重点高校中名列前茅。

5,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为何现在感觉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感谢 悟空小秘书 的邀请! “ 高学历人数只占人口总比不到5% ”,显然是个不太严谨的说法,一是哪些人是高学历,高学历的门槛是什么,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二是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这个数据有待去印证。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范畴包括专科(高职、高专、高技)、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普通高等学校 指通过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 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独立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及其机构。 按此划分,我们可以把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获得者称为高学历人群。然后在借助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对于历年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目前高学历人才占比情况。 一、1978—2018年普通专科毕业生人数统计 二、1978—2018年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统计结合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8年的数据 ,201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753.3万人,因此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本专科毕业生人数总计 98370669人 。 同样的,我也统计了硕士毕业生的数量( 630万左右 )和博士毕业生的数量( 81万左右 )。但考虑到这些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基本上都是通过专科、本科考上去的,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以就不再想加。 那么1978-2018年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高达 98370669 是个什么概念的。 1.与总人口相比较 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5亿,本专科层次以上的毕业生占总人口比例近似为 7.05% 。2.与劳动人口相比较(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 根据2017年统计的数据信息显示,我国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本专科层次以上毕业生占劳动人口比重为 10.9% 。 因此,你所说的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例不到5%是错误的,目前本专科层次以上毕业生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 7.05% ,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少人感觉“ 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呢?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是,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常常通通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去帮助自己判断事物,但却忽略主观判断的局限性。 一方面,从本专科占人口和占劳动人口的比例来看,显然满大街大学生是个错误的结论,它不符合事实。但另一方面,很多活跃于网络上新一代年轻人,普遍学历水平要更高,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平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多年来高考的扩招,高达80%以上的本专科录取率,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大学教育,而他们身边有着无数同样的学生。举个例子, 目前全国各省份的中考升学率大概在50%左右,假设有100个考生,这就意味着50人可以上高中,再到高考时期,本专科录取率大概在80%左右,意味着50个人中有40个会被录取。因此现在的孩子,有大概40%左右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样想来,在年轻一代眼中,满大街的大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人都在吐槽大学生“烂大街”、研究生“烂大街”,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尽管最近几年大学生不断扩招,录取率也一直在提高,但是放到全国范围内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占到的比例也是相当的少。绝大部分都是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不值钱呢?关键的原因是就业问题,当代大学生不存在巨大的就业优势,很多人认为大学生不如稀缺年代包分配的时候值钱。另外一点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毕业生的流动性趋向于集中化。 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年签 我们之 所以产生错觉,遍地都是大学生情况的原因是,关键是我们所接触的人群分布是主要的原因。 如果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那么我们工作的环境,工作的特点可能大多数都是同类型的人。那么我们就会误认为所有的群体可能都是这样的人群。另外一个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原因就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人才流动性跃到一线城市。 根据2017年抽样统计调查的结果来看,本科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以上的省市只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三个直辖市的超过百分之十以上。其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是低于百分之十以下的。而全国本科生所占的比例也只有5.9%左右,研究生所占的比例只有达到0.6%,博士人口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都没有进行全部的统计。 注:中国各省市大学生人口比例调查表 根据各省市大学生人口所占比例调查报告来看的话,大学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包括(专科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15个省份,一半以上的省市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基数较大、人口结构复杂、受教育程度不均衡等造成很多地方的教育水平都很落后。 我们国家也只是刚普及义务教育没有多少年,大学生扩招也没有多少年,而且人口结构比例更替是相对缓慢的。 注:中国各省市受教育情况统计分布图 我们观察图表发现,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口才过每个省份人口的一半以上。我们产生错觉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听到的多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我们都懂。我们每个人都再说遍地都是大学生,其实并不是遍地都是大学生。只不过少部分发达地区,汇聚的大学毕业生比较多。就如同我们国家推行的“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以及各省市的人员招录公告来看,大部分要求专科以上的学历就能够进行报考。更甚至前一段时间,广西省教师招聘,大量的岗位空缺,招不到大学毕业生的现象,都在反应其实并没有达到人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地步。 部分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归咎起来的原因无外乎在于:一、环境氛围,同等类型的人群接触的都是相似学历的人。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大企业等对于学历要求就有限制,如果你处在此种环境当中,肯定身边都是高学历人。二、“耳听为虚”“三人成虎”的原因,说的多那么很多人都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新闻媒体的引导, 社会 的一些现象都会让我们产生错觉。 首先关于这个命题的前半句,我认为是很 不严谨 的。“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题主既没有明确什么叫高学历,比如研究生以上?本科以上? 如果 硕士以上学历才算高学历 的话,那么我国硕士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连1%都不到 。如果本科及以上算是高学历的话,那么和题主说的 5% 算是符合的。因为现在中国拥有 学士学位 的人,大概就在 4%~5% 之间。 其实5%的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但为什么会有一种让人觉得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的错觉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介绍一种现象,叫做 幸存者偏差 。小张是北京某高校的老师,他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是 本科以以上学历 。他自然就会觉得中国的本科生已经烂大街了。但实际上,他看的只是 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 ,而这种筛选,是因为他所在的圈子而自动的筛选的。那他的认知自然就会出现偏差。小王是贵州某农村出来的流水线工人。在他们村子里面,几年都很难出来一个本科生,而且流水线工人基本都是 高中以下的学历 。他自然会觉得本科学历是一个非常高的学历。但实际上,他看的也只是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这种筛选,是因为他所在的圈子而自动的筛选的。 两个不同的人,认识到的却是两个不一样的中国 。这就是由于他们出现了幸存者偏差,只看到了自己圈子的信息,忽略了自己圈子以外的信息。从而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我自己是在读研究生,身边的朋友圈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我在我本科毕业以前,也以为中国的本科生已经很多了。直到,我大四毕业的那年,去工厂帮朋友干了一个月的招聘专员,就是招聘流水线工人的那种工作。每天都有一百多人过来应聘,我特意看了一下他们的学历,基本都是初中,高中。从那以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就是 低学历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就会反对,说自己只是一个高中学历,但是也觉得 大学生已经烂大街了 。这类人出现幸存者偏差的原因,也是因为接受的信息是进过筛选的。而这种筛选,不是所在圈子的自动的筛序,而是 自己主动的筛选 。我说的可能不好听, 这类人就是柠檬精,酸的 。自己学历不高,所以需要不断的去证明本科学历已经烂大街了,没有用了,以达到自己心里的平衡。 同样的谬误, 读书无用论 也适用。 如今很多人在说,谁谁谁当初没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并且因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很多人得出“上学没有用处”,“读书无用”的结论。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这些现象都是 幸存者偏差 。 我认为要避免自己产生幸存者偏差,就应该 逆向思考 。 但你坚定的认为一个结论的时候,先否定自己。比如题主认为,大学生已经烂大街了,那么就应该反过来思考,大学生占人口比例还是少数,然后再去找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逆向思考能让你打开你的视野,看到你没有看到的东西,了解到你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
文章TAG:天津市本科大学生占比天津天津市本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