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依然有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深圳户籍,而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死亡离世的人口比较少,因此深圳的户籍人口一直是增加的,而以户籍人口为主的人口总数统计就显示出人口是一直增加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深圳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49年照片上的深圳墟三字清晰可见。
1、在深圳的人越来越少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深圳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原因如下:深圳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少了,除了一部分人留深转型从事服务业外,其他的都会离开深圳到别的地方谋生,所以人越来越少是不容置疑的。当然,很多工厂迁走的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经济体进来,只不过这些经济体容纳的人口是远远不及工厂的,此外,很多工厂走了,不但里面的工作人员走了,而且那些依附工厂为生的配套实体如饭店、网吧、旅馆、市场、娱乐场所等等,也都会跟着走或者干脆关门,因而这更加起到了人口减少的效果。
有人说,深圳依然很热闹啊,交通还是那么拥挤,坐公交地铁的人还是那么多,而且根据统计,深圳人口还略有增加,其实这很好解释,那就是深圳的户籍人口增加了,但流动人口却大幅减少了,而流动人口中有很多人没有纳入人口数量的统计当中,他们离开深圳之后没有在统计上显示出了。而且在工厂打工的人是很少有时间坐公交地铁到处逛的,因此他们离开并不能从乘坐公交地铁的人数上反映出来,
另外,现在依然有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深圳户籍,而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死亡离世的人口比较少,因此深圳的户籍人口一直是增加的,而以户籍人口为主的人口总数统计就显示出人口是一直增加的。但随着流动人口的大幅离开,深圳的总人数其实是大幅减少的,人口的减少,对于深圳来说当然不是好事,因为人口的流出会让这座城市越来越缺少活力,并最终会走向衰落。
2、宝安和深圳在历史上是什么关系?深圳为什么叫深圳?
说到宝安和深圳的关系,就不能不提百多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追溯太久远的历史已意义不大,我们还是将时间线从水深火热,战乱不断的大清国说起吧。历史上的宝安县据有据可考的历史,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初设宝安县,公元757年唐时,改名东莞县,直至大明1573年万历年间,又由东莞县分出新安县。划定的新安县便是日后的宝安县和香港的地域范围,
近代史上的新安县时间来到19世纪中期,此时的新安县早已改旗易帜,归属于大清十三布政使司之一的广东行省广州府。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尖沙咀打死村民,先后爆发的两件事促成了中英不可调和的矛盾。林则徐下令禁停止一切贸易往来,英国人则认为大清官方侵犯了他们神圣的私有财产,虽然是鸦片,还迫害了英王陛下的臣民,
于是战争爆发了。从1840年到1842年,持续了两年鸦片战争结束,战果就是大清被迫签定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后面的几十年间大清龙旗始终威武不起来,边打边赔,直至将整个香港割让完,1842年8月29日-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18日-割让九龙给英国1898年7月1日-英国租借新界,期限99年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开始,广州府新安县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便一分为二,划界而治,一边是英属香港,一边是少了半截的大清新安县。
此后数十年间,由于各自选择的道路不同,两兄弟差距越拉越大,直至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快结束时,终于完成对了离家兄弟的超越......1866年5月的新安县地图1911年10月,少了半截的新安县又一次改旗易帜,归属民国政府,1914年,为了区分河南省新安县,广东省新安县沿用旧名改回宝安县。当代史上的宝安县建国后-至1979年间,宝安县一直归属于惠阳专区(地区),期间曾短暂划归佛山专区,
1979年1月23日,广东省正式将宝安县改名为深圳市1979年3月5日,国家正式设立深圳市1979年11月26日,深圳市成为地区市,宣告正式脱离惠阳1980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正式成立1981年3月,升级为副省级城市1988年11月,成为计划单列市......在1866年的地图上,其实已有深圳一词的出现了,大概位置也就是现今的东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