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生必须参加中考,不然无法进行录取。这种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名额生就是指标生,初中学校得到多少指标生名额要公示,一切以分数为参照,基本上没有暗箱操作的可能;第二,指标生也有可能落空,因为普高在给出指标生名额的同时往往会限定一个分数控制线,一般是不能低于录取分数线50分,特别是名校更是如此,因为它们也要保证生源的质量。
1、中考指标生参加中考吗?
说说指标生的相关问题,各地会有所不同。但大问小异,指标生必须参加中考,不然无法进行录取。指标生不是想给谁就给谁,不然不就乱套了,1,指标生的诞生的原因及含义。高中录取大都以县区自定录取分数线,本县区高中只能招收本县区的初中毕业生,以前,重点高中录取学生,都是按成绩录取,由于全县区各个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相差较大,有的学校一年能考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考入重点高中,有的学校只能考上一个二个的,甚至剃光头,一个都考不上。
这样的结果,导致那些重点高中升学率高的初中学校受家长追捧,大家蜂拥而至,升学率低的门可罗雀,后果就形成这样的局面,好的初中校生源越来越好,升学率低的生源越来越差。为此为了让各初中校均衡发展,于是就想出了均衡的招式:指标生,什么是指标生,比如,一个县只有一所重点高中,可以招收学生一千人。并轨生(纯粹按成绩录取五百人,剩余五百个名额,按照全县区各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分配录取人数,
这种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名额生就是指标生。2,指标生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说,指标生的录取线是在并轨生分数线下低1一50分(也可能是1一20分,各地不同,只是一个区间)。但并非是低50分以内的学生全部录取,而且另有方案,比如某校分配了10个指标生名额,并轨生分数线以下1一50分的考生个月20个,然后这20个考生成绩按从高到低录取,录取到第10名为止,剩余10名,对不起,不是指标生,要上重点高中,只能另外讨高价上,也就是议价生。
所以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各初中学校指标生录取线也不相同,3,指标生待遇。和弃轨生同等待遇,按正常考入的并轨生一样,正常缴纳学杂费,不需要另外缴费,4,指标生的历史意义。指标生是随着教育发展变化应运而生,有其积极意义,为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起了重要作用,虽然这种办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教育将会进入普及阶段(有些地方已制定相关意见和方案),指标生的历史任务也将完成,教育均衡化发展将到达一个就境界。
中考指标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为定向招生,它指的是每年中考前夕,普通高中都会拿出招生计划之中的一部分名额分配给一定范围内的初中学校,这些名额对一些初中学校来说尤为宝贵,因为它至少可以保证本校部分学生能进入普高,拿我所在的城市来说,公办普高每年都有中考指标生,不过这个指标生基本上只限于公办初中,私立初中是很难得到这个名额的,而且它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考生多的学校名额就多一点,考生少的学校名额就相对少一点。
公办普通高中层次有高有低,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有所谓的六大校,这六大校的指标生就是抢手货,那么指标生是如何分配的呢?比如某所普高分给某个初中学校10个指标生,中考成绩出来之后,如果这个初中学校有30个人报考了这所普高,其中有15个人上了该普高的分数线,这15个人是不占用这10个指标生名额的,剩下的15个未过分数线的考生就按成绩由高到低瓜分这10个指标生的名额,
有两点要注意的是:第一,初中学校得到多少指标生名额要公示,一切以分数为参照,基本上没有暗箱操作的可能;第二,指标生也有可能落空,因为普高在给出指标生名额的同时往往会限定一个分数控制线,一般是不能低于录取分数线50分,特别是名校更是如此,因为它们也要保证生源的质量。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如果该所普高录取分数线是700分,剩下的15个考生中只有8人分数线在650分以上,那么对不起原来的10个名额就有2个不属于你了,所以每次中考前,分到指标生的初中学校都会慎之又慎,保证所有的指标生名额不会落空。